回覆列表
  • 1 # HelloKitty8855

    口頭性是故事的基本特徵,是故事之所以能在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是故事區別於其他文學體裁的根本標誌,雖然現代故事已由過去的口耳相傳演變為書面故事,但它的口頭性特徵沒有改變。故事的口頭性特徵就是易聽、易記、易講、易傳,由此可以延伸出五個特徵,即內容的情節性,線索的情晰性,情節的趣味性,點子的超常性,語言的口頭性。

    1.內容的情節性

    故事是以情節見長的語言藝術,故事的生命力在於流傳,故事的流傳說到底的是情節的流傳,可以說沒有情節就沒有故事,因此"情節見長"是故事的自然屬性。故事以情節為主,是為了滿足於人們的"易講"、"易記"需要的,生動有趣的故事只要講出來印象深刻就會印在心裡,永生難忘。小說在流傳過程中,大量的描寫、議論都被淡化了,最終留下來的都是情節,這就是靜態的描寫、議論,難講、難記之緣故。

    2.線索的清晰性

    故事線索要求清晰,是由人們"聽"與"讀"的不同習慣所決定的,為了讓人聽的明白,聽的下去,要求線索清晰,即:線索單一、簡潔、有條理,如果線索多了或像有些小說那樣,線索相互交叉、糾纏,勢必會給人一種雜亂無章的感覺,讓人聽不下去。所以內容與線索要相一致。

    3.情節的趣味性

    故事光有清晰的情節還不夠,還要有懸念。所謂懸念就是讓人想聽下去,看下去的動因,也就是作者有意設定的疑團,讓讀者想要得到答案,又得不到,促使讀者讀下去,非弄個水落石出不可,如果故事沒有懸念,情節不會抓人,這樣的作品是沒有市場的,這就是故事情節的趣味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全自動洗衣機如何不通電把裡面的水放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