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嘟兒拉八大

    《箭桿河邊》是京劇老生張學津青年時代的代表劇目,也是他學習餘派唱腔的創新之作,以京劇傳統反二黃的慢板接原板的套路為基礎,散板起唱轉上板、最後又以散板結束,其中既有拔高處理的字,又有來自京韻大鼓的腔(“也哭壞了你的娘”一句,這是張學津冥思苦想、偶然騎腳踏車回家的路上琢磨出來的),很快就在廣大戲迷中風靡開來,並被中國唱片社灌製了粗紋唱片。這也是京劇新編戲除樣板戲電影以外被戲迷認可流傳的為數不多的幾個唱段之一。

    關於在唱段裡面有尖團和上口字的問題,實際上簡單說就是下意識的傳統演唱發音習慣。當時新編現代戲屬於新鮮事物,唱慣了傳統戲的演員們還沒有對這種變革做好準備(沒有人會想到接下來的一切),或者說還沒有提到日程上來,沒有系統性的規範要求。不要說張學津這段,就是馬連良在老版《杜鵑山》裡面有一句“老鄉們見了他的心內高興”,這個“心”字也是尖字發音sin。傳統的京劇發音幾乎是根深蒂固、自然而然的下意識反應。

    關於尖團字和上口字,如果講清楚歷史來源和各種具體變化,需要不少文字,簡單來說這些讀音都是古代讀音的演變,尖團和中州韻相關,上口和湖廣音相關,尖字就是現代漢語裡面一部分j、q、x為聲母的字按z、c、s為聲母發音,例如《箭桿河邊》裡的“想”讀siang,“悽”讀ci,“將”讀ziang,“親”讀cin。但是在京劇演唱中最忌諱把團字唱尖,在票友裡面尤其有這種情況,知道尖團字的大體概念,但是具體哪些字卻記不準,結果就是逢jqx必尖,反而弄巧成拙,如果拿不準乾脆“寧團勿尖”。尖團和上口字不止是傳承古音,更主要的是可以提高美的享受,不信可以試試把上口字和尖團字都按普通話發音,“一封書倒做了婚姻媒證”,這種eng韻母的字如果按普通話唱,那就完全“呆笨痴傻”的感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目前絕地求生新版本握把該怎麼選擇?還有各種靈敏度該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