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親媽學堂

    遵循“幼年多陪伴→童年多幫助→青少年多商量”的溝通模式

    很多家長都知道陪伴和溝通的重要性,具體到每一天的生活往往做得不得要領。孩子三四歲之前,多陪伴、觀察孩子,這個階段的孩子語言還不完善,需要家長多注意用語言總結孩子行為,陪養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感受的能力。孩子的身體發育和語言發展逐漸完善後,家長可以試著放手鍛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本身就是一個笨拙的過程,孩子在童年階段的學習愉快體驗都應該被保護,家長一定不要取笑孩子的笨拙,也不要代勞,當孩子遇到“過不去的坎兒”時,適時出手相幫、同時給孩子講一下經驗,這樣既培養了孩子的能力、也強化了“安全依賴型”親子關係。等到孩子十歲多的時候,他向外界證明自己“存在感”的願望日漸強烈,這個階段的家長要注意在安全的前提下儘量讓孩子自己做主,幫助孩子提供足夠的資訊。大到小升初擇校,小到假期去哪裡旅遊,都可以和孩子商量著來。讓孩子先體會到你的尊重和信任,他才會用同樣的尊重和信任來回報你。

    想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多跟孩子分享自己對事情的感受,讓孩子先了解你。當你和孩子平等交流的時候,你會看到一個有包容心、體貼的“小大人”。記得:讓孩子看到你因為他而美好,他才會因你而美好。

    親媽:留英雙碩士,傳媒經濟學博士在讀,高校媒體專業教師,致力於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發現更好的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狗和貓眼中的人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