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剛輝
-
2 # 史味人生
之前,在電視上看到三農大型歌舞欣賞中,有一群人騎著一個很古怪的東西,手中拿著“秧苗”,隨著音樂有節奏的擺出各種姿勢。這個“古怪的東西”就叫做“秧馬”。
秧馬具體是誰發明的,什麼時候第一次出現無從考證,但是在北宋時期開始被大量使用,一時名聲大噪。
予昔遊武昌,見農夫皆騎秧馬。以榆棗為腹,欲其滑;以楸桐為背,欲其輕;腹如小舟,昂其首尾;背如復瓦,以便兩髀。雀躍於泥中,系束藁其首以縛秧,日行千畦。蘇軾曾經到過武昌,看到當地農夫都騎著“秧馬”在田間作業。這個秧馬底部以棗木或榆木而制,以便於在地上滑行,上部以揪木或桐木而制,使得工具達到輕便的效果。船頭放置秧苗,農夫用雙腳將秧馬向後滑行,逐一放置秧苗;拔秧時則在滑行過程中將秧苗放置在秧馬後倉。
當地農夫使用秧馬進行作業,效率提高了許多——
較之傴僂而作者,勞佚相絕使用秧馬作業,相比彎腰拔秧的人,勞累和舒適度有很大的差異。
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在從事農業生產的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總是用最簡單而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而“秧馬”就是出於這個原因而誕生的智慧的結晶。
(民間流傳下來的秧馬)
秧馬屬於“較大型”的發明,而為了應對農業生產中遇到的煩惱,宋朝時當地人還發明瞭一種叫“耘爪”的輔助工具,用竹管做成手掌形狀,套在手指上,以避免手指直接與田土接觸,減少損傷。如此這般小巧的輔助工具,在古代的農業生產長河中,不勝列舉。
現在網友有一句調侃之語“懶是推動技術革新的原動力”,這句話在網際網路創業領域尤其突出,而瞭解了“秧馬”的創造原理後,也可以說秧馬是那個時代的農夫為了“變懶”而發明的工具(手動滑稽)。
-
3 # 張剛輝
我家是長江中下游澧陽平原上,是典型的魚米之鄉,我們從小就進行水稻生產的勞動,對扯秧和插秧這套工序是非常熟悉的,對於宋朝就發明的這個工具“秧馬”還是第一聽說,看來這個勞動工具越來越不實用了吧,至少在我們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時擔秧和插秧是沒有用過這個工具!
-
4 # 史味人生
之前,在電視上看到三農大型歌舞欣賞中,有一群人騎著一個很古怪的東西,手中拿著“秧苗”,隨著音樂有節奏的擺出各種姿勢。這個“古怪的東西”就叫做“秧馬”。
秧馬具體是誰發明的,什麼時候第一次出現無從考證,但是在北宋時期開始被大量使用,一時名聲大噪。
予昔遊武昌,見農夫皆騎秧馬。以榆棗為腹,欲其滑;以楸桐為背,欲其輕;腹如小舟,昂其首尾;背如復瓦,以便兩髀。雀躍於泥中,系束藁其首以縛秧,日行千畦。蘇軾曾經到過武昌,看到當地農夫都騎著“秧馬”在田間作業。這個秧馬底部以棗木或榆木而制,以便於在地上滑行,上部以揪木或桐木而制,使得工具達到輕便的效果。船頭放置秧苗,農夫用雙腳將秧馬向後滑行,逐一放置秧苗;拔秧時則在滑行過程中將秧苗放置在秧馬後倉。
當地農夫使用秧馬進行作業,效率提高了許多——
較之傴僂而作者,勞佚相絕使用秧馬作業,相比彎腰拔秧的人,勞累和舒適度有很大的差異。
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在從事農業生產的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總是用最簡單而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而“秧馬”就是出於這個原因而誕生的智慧的結晶。
(民間流傳下來的秧馬)
秧馬屬於“較大型”的發明,而為了應對農業生產中遇到的煩惱,宋朝時當地人還發明瞭一種叫“耘爪”的輔助工具,用竹管做成手掌形狀,套在手指上,以避免手指直接與田土接觸,減少損傷。如此這般小巧的輔助工具,在古代的農業生產長河中,不勝列舉。
現在網友有一句調侃之語“懶是推動技術革新的原動力”,這句話在網際網路創業領域尤其突出,而瞭解了“秧馬”的創造原理後,也可以說秧馬是那個時代的農夫為了“變懶”而發明的工具(手動滑稽)。
回覆列表
我家是長江中下游澧陽平原上,是典型的魚米之鄉,我們從小就進行水稻生產的勞動,對扯秧和插秧這套工序是非常熟悉的,對於宋朝就發明的這個工具“秧馬”還是第一聽說,看來這個勞動工具越來越不實用了吧,至少在我們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時擔秧和插秧是沒有用過這個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