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賞析:這首詩創作於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詩人即將趕赴被髮配的新疆伊犁,在古城西安與妻子離別時。對於作者林則徐,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為了應對英國向清政府輸送鴉片而引發的第一次鴉片戰爭,林則徐於1839年在廣東強行銷燬鴉片,史稱“虎門銷煙”。雖然我們都知道林則徐在這件事上抗英有功,但他卻遭到投降派誣陷,被道光帝革職,發配伊犁,效力贖罪。儘管此時的林則徐滿肚子委屈,但他還是勉強表現出了一副樂觀的人生態度。
“出門一笑莫心哀,浩蕩襟懷到處開。”開頭這一句直接就說了,我這個人心態很好的,什麼都能看的開。言外之意就是,你們不用擔心我。其實是個明眼人就能看得出來,此時此刻他的心態一點兒都不樂觀。表明自己的心態之後,他還不忘安慰自己的夫人“休信兒童輕薄語,嗤他趙老送燈臺。”意思是,不要理會那些說閒話的人,日子該怎麼過還是怎麼過。
然後他就用一句詩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短短十四個字,卻振聾發聵。這句的意思是“只要有利於國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為害怕災禍而逃避呢。”這一句已成為百餘年來廣為傳頌的名句,也是全詩的思想精華所在,它表現了林則徐剛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誠無私的愛國情操。)
1.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賞析:這首詩創作於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詩人即將趕赴被髮配的新疆伊犁,在古城西安與妻子離別時。對於作者林則徐,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為了應對英國向清政府輸送鴉片而引發的第一次鴉片戰爭,林則徐於1839年在廣東強行銷燬鴉片,史稱“虎門銷煙”。雖然我們都知道林則徐在這件事上抗英有功,但他卻遭到投降派誣陷,被道光帝革職,發配伊犁,效力贖罪。儘管此時的林則徐滿肚子委屈,但他還是勉強表現出了一副樂觀的人生態度。
“出門一笑莫心哀,浩蕩襟懷到處開。”開頭這一句直接就說了,我這個人心態很好的,什麼都能看的開。言外之意就是,你們不用擔心我。其實是個明眼人就能看得出來,此時此刻他的心態一點兒都不樂觀。表明自己的心態之後,他還不忘安慰自己的夫人“休信兒童輕薄語,嗤他趙老送燈臺。”意思是,不要理會那些說閒話的人,日子該怎麼過還是怎麼過。
然後他就用一句詩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短短十四個字,卻振聾發聵。這句的意思是“只要有利於國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為害怕災禍而逃避呢。”這一句已成為百餘年來廣為傳頌的名句,也是全詩的思想精華所在,它表現了林則徐剛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誠無私的愛國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