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總說裝甲

    這是可以的,主要要從三代坦克談起。

    90年代以來,世界各坦克研製國在紛紛推遲第四代主戰坦克型號研製、大力改進現役第三代主戰坦克的同時,都把主要的精力放到新概念主戰坦克的先期技術預研工作上。一批面貌一新的主戰坦克問世,坦克仍將作為陸軍的主要突擊兵器馳騁在未來高技術的一體化戰場上。

    眾所周知,戰後世界主戰坦克發展了三代。第一代的發展期,截至50年代末、60年代初,只有15年左右時間;第二代到第三代的間隔期也不過20年,而第三代主戰坦克的發展期卻是空前的長,至今已延續了近30年。如果說第四代要到2015年前後才能陸續裝備部隊,那末,第三代主戰坦克還會有多次改進,它的“代”期可能會持續半個世紀。因此,在觀察主戰坦克的發展方向時,不能只看下一代,還必須從第三代主戰坦克今後的漫長的漸變發展中,去推斷它的“代”變結果。

    世界各國的第三代主戰坦克效能各異,卻有許多共同點。它們的主要效能特徵可以大概地描述為:坦克戰鬥全重45t到63t不等,乘員3人和4人的摻半,3名乘員的坦克都有自動裝彈機;火炮口徑在西方國家都是120mm,前蘇聯和東歐國家都是125mm,使用長杆脫殼穿甲彈的穿甲威力一般在500mm以上,美國M829A2貧鈾脫殼穿甲彈的威力已接近700mm;火控系統都是指揮儀式的,包括鐳射測距機、數字式火控計算機、火炮雙向穩定器、多種彈道修正感測器以及晝夜觀瞄儀器等,夜視儀器均採用了第一代的熱象儀,在穩象工況,坦克行進間對運動目標射擊的首發命中率可達60%以上;坦克的裝甲防護,在車體和炮塔的前部都採用了多層複合裝甲或間隔裝甲,俄羅斯還在各型坦克上廣泛掛裝了爆炸式反應裝甲,裝甲防護效能是保密的,據分析,車首和炮塔正面一般可以防穿甲500mm或防破甲,特激到生機中快人性決落中種基來生大800mm以上;發動機功率多是1100kw,採用液力機械式或行星式綜合傳動,坦克公路最大速度達到65- 70km/ h,越野行駛速度可達45~50km/ h,最大行程約有400~500km。第三代主戰坦克都有三防裝置、煙幕彈施放裝置、自動滅火抑爆裝置和4-5m水深的潛渡裝置;通訊裝置具有保密、抗干擾(跳頻)效能,有的還率先安裝了先進的車輛電子綜合系統和車輛主動防禦系統,並把光電對抗和先進的電子資訊科技逐步“插入”第三代主戰坦克的改進型。

    總體開看,第三代坦克還有很多不足之處,100毫米和105毫米的突擊炮能對付第三代主戰坦克

  • 2 # 和風漫談

    當然可以了。打坦克不光靠炮,還要靠先進的炮彈。

    現代各種先進的彈種不斷湧現:鎢芯穿甲彈、貧鈾穿甲彈,長杆穿甲彈,極速穿甲彈,這些彈種對裝甲的穿透能力差別非常大。105炮打貧鈾彈穿甲效果肯定要強於120炮打鋼芯穿甲彈吧。

    就說105毫米坦克炮吧,有一門出自英國的大名鼎鼎的L7型105毫米線膛炮,它在各國衍生出很多型號。

    從各國發展情況來看,衍生的105炮發射APFSDS(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在2000米距離上穿甲能力已達到500毫米以上,基本達到120滑膛炮早期水平。

    而先進的94型105毫米長身管坦克炮使用高能發射藥發射長杆穿甲彈,能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600毫米均質鋼裝甲。美國的120滑膛炮打M829A3貧鈾彈也不過在2000米距離上穿透600mm勻質鋼板。

    看,用先進彈種時,105炮不比120炮穿深差啊。當然,120用先進彈種更厲害。

    這個穿深打三代主戰坦克夠不夠呢?

    目前三代主戰坦克有:美國的M1A2、德國的“豹2”、 法國的“ 勒克萊爾”、 英國的“挑戰者”、俄羅斯的T-80U、T90、以色列的梅卡瓦等,當然還有我大中華的99A。

    三代主戰坦克使用複合裝甲,防護能力強,正面基本等效於600~750毫米均質鋼裝甲,加裝反應裝甲後,能達到1200毫米。

    以美帝的M1系列主戰坦克為例:

    M1A1時代效能相對落後,正面裝甲僅相當於350mm均質鋼裝甲。

    到M1A2時炮塔正面對穿甲彈等效於600毫米均質鋼裝甲,對破甲彈等效於1300毫米均質鋼裝甲。

    這個裝甲厚度,105炮使用目前彈種打起來略顯吃力。但坦克裝甲可不是前後一般厚,M1A2車體側面裝甲才75 mm,105炮打起來可沒難度,反正也沒人規定必須打正面。

    所以,現在很多105炮安裝在輪式底盤上,成為輪式突擊炮,雖然不能和三代主戰坦克大規模群毆,但也並非沒有還手之力。 只不過突擊炮考慮的是多用途,要完成各種任務,而不是專業的反坦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攝影比賽,一般會限制哪些ps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