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原話這樣罵: 因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道,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蒼生塗炭。吾素知汝所行: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願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繼統西川。
3
回覆列表
  • 1 # 我說無名

    是,是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實,如果不是這樣,王朗就不會被罵死。當時的社會現實是漢室衰微崩頹,先是宦官當道,後是奸雄弄權,再後是群雄逐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其間武夫文才依附於各方勢力博取功名利祿,各為一己私利,哪裡顧念得漢室興衰?諸葛亮罵死王朗,成就千古名罵,其要素有三:一,罵之有理、有據、有力,結合王朗家世,字字句句戳到了王朗的痛處和神經節點上;二,王朗有羞辱之心,仍存漢臣之念,否則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搬出“氣數已盡”、“良禽擇木、良臣擇主”那一套把諸葛亮之罵懟回去,也理直氣壯,至少不會被罵死。三,情勢以逼、以激,讓王朗在連珠炮般的責罵聲中急火攻心,所以,王朗就被罵死了。至於歷史上這種朝代的多少,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說到底,任何一個朝代到了末世,世情也就都是這樣。

  • 2 # 水木仙長

    呵呵,三國演義裡面王朗是被諸葛亮罵死的,而正史裡面呢王朗應該是年老病亡。所以啊,諸葛亮罵死王朗這個劇情應該是作者羅貫中,包括後來修訂者毛氏父子,在“尊劉抑曹”的主導思想下虛構出來的,這是依附於當時歷史大背景下的文學創作。

    但是這段話還是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東漢末年的政治黑暗,民不聊生,那個時候,的確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宦官外戚爭相秉政,把持朝綱,為一己之私,而置天下蒼生於不顧。歷史上這樣朝代不勝列舉,比如說,羅貫中就是元末明初的人,朝代更替之時,那種官員的腐敗,百姓的悲苦,兵燹的慘烈,相信他是深有感受。

    具體到諸葛亮罵死王朗的時代,按照小說虛構事件的發生時間來看,此事應該發生在魏明帝曹叡即位以後,大將軍曹真當時領兵抗蜀,王朗此時已經官拜司徒,這個時候已經是三國鼎立的時代了,天下沒有之前那麼糟糕了。所以諸葛亮在罵王朗的時候所指的朝代應該是曹丕篡漢之前的東漢末年,並不是指當時,這一點要特別說明一下。(圖片來自網路)

  • 3 # 錦瑟無端弦自在

    小學時看三國演義,認為諸葛亮罵得字字犀利,句句機鋒,令王朗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文官,腦羞成怒氣死,語言很精彩。

    成年後多次閱讀《三國志》,方知純屬虛構。王朗年青時以博學勤政著稱,晚年位列魏國三公司空,史載品行良正,對朝政頗多規勸,深受朝野尊重。

    現實裡諸葛亮六出祁山賺不到幾分便宜,打不贏對手,卻在三國演義裡靠耍嘴皮子噁心死對手的橋段,現實中不可能發生。

    現已不看《三國演義》,也正因如此虛構,看似有趣,其實兒戲荒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思聰被限制高消費後,為什麼有的網友表示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