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校人才真經

    輔導員隊伍是高校教職工隊伍的重要組成,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軍。輔導員這個崗位,需要和學生朝夕相處,既要承接上級交辦的一些工作,又要跟著學生的作息走。年輕的時候尚能吃得消,一旦到了中年,成家立業有孩子,身體和精力也一日不如一日的時候,再想做好輔導員的工作就有些力不從心了,因此,大多輔導員不可能長期從事這個崗位上,帶完一屆兩屆,最多三屆就要考慮轉崗了。

    不過根據中央關於思政隊伍建設的精神,高校專職輔導員(兼職輔導員可以按比例折算)與學生的比例要達到1比200,也就意味著,一所有3萬學生的高校,必須擁有150名輔導員。

    這是一個看似不大實則驚人的數字,我們假設輔導員中有120人是一線本科輔導員(除此之外還有分管學生的副書記和研究生輔導員),也就是一個年級30人。如果這30個人在帶完一屆後同時轉崗,那學校就需要增加30個崗位來承接,要知道,一般211高校一年招聘教師才不到100人,新招聘其他人員也不大可能超過30個人。所以,輔導員職業發展一直是困擾高校的大問題。

    目前,高校輔導員有這麼三種出路:

    第一,轉行政崗。這是輔導員最普遍的出路,一些比較優秀的輔導員會被學校行政機關抽調,然後轉崗,也有一些“沒人要”的輔導員轉到學院的秘書崗。

    第二,轉教師崗。一些高校允許輔導員在職攻讀博士,然後轉崗做教師。還有一些高校,輔導員承擔思政課程的教學工作,其中優秀的可能就直接轉為思政課教師。當然,也是需要提升學歷的。

    第三,走輔導員專業化路線。這是近些年國家鼓勵的發展路線,即走思政教師的職稱路線,評副教授、教授。雖然仍然做輔導員的工作,但由於有了高階職稱,在學校裡的地位有了明顯提升。還有一些輔導員評上職稱後又提任學院副書記,實現職稱職級雙線晉升。

    對於題主這樣的中年輔導員,一般來說都有正科級別,學校機關部處都不太願意接收(會擠佔其原有職工的發展空間),走教師年齡又偏大,如果能評思政系列副教授那是最好,如果不行,大概只能轉到本學院做教學秘書、科研秘書等等,發展空間基本上就不大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兄弟姊妹我們是老大,人家沒有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