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駱駝風車
-
2 # 歷史有妖氣
題主所問的問題是《大明王朝》裡的一個經典場景。
沈一石站在船上,對身邊的四個歌妓說:“我用白話念一位古人的幾句詩,誰要答得出這是哪個古人的哪首詩裡的句子,我就給她贖身。”
緊接著,他吟誦道:
“浮過夏水之頭而西行兮,
回首不見故都之門牆。
懷伊人難訴我心之哀傷兮,
路漫漫不知歸於何方。
借風波送我於江水之間兮,
水茫茫天地一流殤!”
她答《離騷》,答錯了。
沈一石嘆息道:“可惜,你今生從不了良了。難為你能猜出是屈原的詩,賞一百兩銀子吧。”
其實,答案應該是《哀郢》,這首長歌的最後一段是:
“眾讒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偽名。
憎慍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眾踥蹀而日進兮,美超遠而逾邁。
亂曰:曼餘目以流觀兮,冀一反之何時。
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棄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其實,這也是沈一石的自我認知。
第一,他作為江南首富、絲綢鉅商,擁有作坊二十五、織機三千,二十年生產織綢四百餘萬匹,然而“眾讒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偽名”,歷年上繳織造局二百一十萬匹,各任官員分利一百萬匹,所餘之九十萬匹再買生絲,再產絲綢,經營其實比較艱難,還要忍受江南織造衙門、巡撫衙門、知府衙門等各級各類衙門大人的盤剝,其實內心很痛苦。
第二,他也認識到了自己的悲劇命運。屈原的命運是自殺,沈一石的命運也是自殺。
他用白話念這句古詩,也是在暗示自己的命運。
這就是一個古代商人的命運。
候非侯 王非王 千剩萬騎歸邙山
飛鳥盡 良弓藏 我之後 君復傷 一去廣陵散 再奏待芸娘
這是沈一石的最後謝幕 沈一石 絕頂聰明 熟讀大明律法 又懂官場政治和商海浮沉 這樣一個僅憑一己之力的商人 周旋於皇權 官宦 和商旅中 對人性的揣測 甚至達到了嘉靖知音的地步
即便是這樣 最後也是不得善終 沈一石 一輩子都在矛盾中度過 不棧戀財富 確實江南首富 作風平實不奢華 太懂官場了 最愛芸娘 但又極力的成全芸娘
這般自負的人 也對抗不了巨大的制度慣性 時來天地皆同力 運去英雄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