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不叄讀秦史

    對於秦朝滅亡這一點,李斯的責任其實比胡亥要大。

    秦始皇突然駕崩後,秦朝的命運事實上掌握在李斯手中,這時他如果公正處事,本該遵從秦始皇遺詔,立扶蘇為帝,儘管立胡亥為帝是趙高提出並實施的,但以趙高的卑微地位,只要李斯嚴詞拒絕,無論如何也掀不起風浪。但由於私心太重,李斯最終選擇與趙高合作,從此把秦朝,連同自己,一起拖上不歸路。可以說,李斯才是胡亥繼位的決定性因素,這是其一。

    其二,胡亥繼位之後實行的各種倒行逆施的政策,李斯完全有責任制止;以他的權勢也完全有這個能力,但在前半段,我們始終沒看到他有任何作為,直到山東盜軍蜂起、局勢開始失控,才試圖與馮劫、馮去疾一同勸諫二世,這時候局勢早已失控了。

    對肩負整個國家命運的政治人物來說,犯錯幾乎等同於犯罪,李斯有功不假,但過錯也極大。

  • 2 # 何克道

    必然不是胡亥,秦朝二世而亡是一系列因素綜合疊加導致的結果。

    第一:秦始皇為滅亡埋下伏筆、秦朝頂層設計有誤——秦始皇收天下之兵,鑄以為金人十二,以暴制暴,並大興苛政,修驪山、修阿房、修長城,大徵徭役,導致民不聊生,同時以法為尊,直接導致大秦帝國根基不穩,搖搖欲墜,但凡一有點火星,民眾立馬揭竿而起,成燎原之勢。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是胡亥一個人所不能改變的!

    第二:民眾承受極限及社會結構非常脆弱,又有宦官趙高亂權——大爭之世,凡有血性皆有爭心,戰國七雄連年征戰,草木不敵三秋,生靈塗炭,好不容易完成了大一統,人民早已達到所能承載的極限,整個社會結構都非常脆弱,稍有不慎就會土崩瓦解,亟待與民休息,但秦國國策恰好反其道而行這,胡亥即使有心改變,但被“指鹿為馬”的趙高影響之下,難有作為!

    第三:六國王室後裔依然蟄伏,統治根基不穩——雖然秦帝國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一統,但戰國七雄的王室後裔卻始終存留,比較著名的就是“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陳勝吳廣大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大澤鄉揭竿而起之時,用欺神騙鬼之道弄出的石碑上也寫的是“大楚興、陳勝王”;項羽起兵伐秦,也以復楚為名,迎楚懷王以正名;諸如此類,各國後裔始終在民間串聯,推翻暴秦的呼聲和動作始終不絕於耳、不絕於行,一點一滴的侵蝕著帝國大廈根基。這是胡亥所不能阻止的!

    綜上,胡亥絕不是秦朝滅亡的最大責任人,但他必然是直接責任人,如他大肆誅殺皇室兄弟、賢臣良將(蒙恬兄弟等)、怠於朝政致使宦官亂權等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秦朝的滅亡速度!

  • 3 # 國病

    當然是胡亥了。

    秦滅亡是因為秦自身發生了內亂,陳勝、吳廣看到機會點了第一把火。他們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意思就是趕緊跟上,加入反秦隊伍。

    秦內亂又是胡亥繼位後胡亂施政,放任趙高專權導致的。原本也有可能將起義鎮壓下去,然而又出了一個軍事天才項羽,項羽的險勝直接導致了秦滅亡。

    胡亥是秦滅亡的罪魁之一。今天看那段歷史有很多難以理解的之處,比如政治經驗豐富的李斯為何會配合趙高政變,他難道不知道趙高上位自己就面臨險境嗎?我覺得沙丘政變沒有那麼簡單。會不會有一種可能,秦始皇之死源自精心策劃的弒父奪位。秦始皇是被毒死的。由於精心準備,所以李斯受脅迫不得不配合參與了政變。李斯這個明哲保身的人一步步走向毀滅。趙高幫助胡亥奪位自然成了第一功臣受到重用,走向專權,最終導致烽煙肆起。等胡亥明白過來已經來不及了。

    從玄學看,後世會存在映象重複。比如雍正胤禛就有滿族民科說是贏政這個名字。姑且不論這個說法,但滿清確實是一個映象朝代。滿清世系從多爾袞對應大鯀,順治對應帝舜,康熙對應康夏,乾隆弘曆對應帝堯體系匈奴的鴻尼,匈奴鴻尼源流與漢人有關。乾隆也確實被人臆造為漢人後代。就是說這個映象是把華夏世系大體對應了一遍。雍正的死至今是謎,就有人揣測其死於非命被人毒殺。如果按映象玄學看,其對應秦始皇的話,那秦始皇也有可能死於毒殺。

    如果胡亥和趙高密謀政變,那胡亥最終毀滅大秦,自然就是最大責任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歐洲聯賽100多年,現在還有幾支球隊沒降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