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跳跳媽03

    我的孩子今年8歲,就他的表現來看,我想我是滿足了他的精神需求。

    在我看來,孩子的精神需求,很重要的是兩點,一是安全感,二是親密感。如果孩子在這兩方面被充分滿足了,那他應該會是個開心快樂的孩子。

    具體來說,我是這麼做的:

    外在方面,孩子從小到大,都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四歲的時候當過一個月的留守兒童,可僅僅一個月,他見了我就明顯生分了,很長時間才開口叫媽,那時候我特別後悔,發誓再也不把他一個人扔在老家了。

    撫養人也相對穩定,家裡的面孔都是他熟悉的,他也比較放心。

    心理方面,父母很少吵架,偶爾吵了也會告訴孩子,這是爸爸媽媽之間的溝通出了問題,跟他無關。

    打他罵他更是沒有的事,如果哪次沒有控制住情緒,對他大吼大叫了,也會在第一時間向他道歉。

    差不多兩歲的時候,我一旦大吼他就會邊哭邊說,你不是我那個溫柔的媽媽了,我喜歡溫柔的媽媽,不喜歡很兇的媽媽。聽了這樣的話,通常是破涕為笑,有火也發不出來了。

    孩子只有內外都感到安全了,他的心裡才會真的有安全感。

    2.構建孩子的親密感

    我一直相信,關係是大於教育的,親子關係好了,孩子跟你無話不談了,那孩子的教育也就不成問題了。我們在生活中見到很多教育出了問題的孩子,都是因為有話不跟父母說,父母不知道孩子心裡想什麼,走不進孩子的心裡去。

    兒子現在上二年級,他回家就會跟我叨叨學校裡的事,而晚上的睡前時間,就是我們的聊天時間。娘倆無所不聊,什麼都說,就是這樣的聊天,潛移默化中塑造著他的價值觀,讓他對很多事情都有了瞭解,而我也從中發現自己的問題,不斷地修正自己。

    還有一個重要的增進親密感的途徑就是母乳餵養。我母乳了33個月,到後期的確不是營養的需求,而是心理的需求。相應地,孩子斷奶也特別順利,沒有什麼負面情緒,也沒留下什麼後遺症。對他來說,這是特別難得的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光,他為此感到自己是重要的,是值得愛的。

    孩子的精神需求其實包括很多方面,而我也堅定地認為,精神需求比物質需求更重要。有人說,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其實不管男孩女孩,都要富養,只不過,這個富,指的是精神上的富。

    一個人只有精神上得到了充分的滿足,才能有底氣面對這個世界。

    希望每個家長,都能讓孩子精神上越來越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庭院水池如何設計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