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工程建設與QHSE微觀

    “三十而立”是孔子在《論語·為政》對於30歲時所應達到人生狀態的評價。

    孔子生於春秋末年,按《中國曆代人平均壽命和預期壽命》可知,那時人的平均壽命在22歲左右,而根據最新的華人壽命統計,華人人均壽命已延長至77歲,據此推導,似乎,“三十可不立”?

    那三十該不該立?若還“一無所有”怎麼辦?

    一、三十可不立,厚積薄發需等時

    當今社會是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知識更迭速度、數量、資訊傳輸等均史無前例。而這種狀況下,若想在某一領域有建樹,必然需要更多的時間、精力去鑽研,站在巨人的肩膀固然可借力,但巨人太多,你需梳理巨人理論、覆盤相關研究都需要大量長期時間。而經過這一階段的積累、沉澱,學有所長後,還需學有所用,這時你需分析社會、企業需求(至少是新的二次需求分析),而後確定領域中的一個更小專業和方向,你才容易被同行認可,有自己的小“成就感”。而這對應的主要是科研工作者,如某研究所的小研究員、或剛工作幾年的博士、高校老師等,這一部分科研精英,要達到“而立”的狀態,一般都超過30歲了。當然,偶爾有幾個英才,30歲以下便著作等身,被評為博導等確實存在,但畢竟少數。

    所以三十可不立,但不可等閒,你其實並非真的“一無所有”,而是厚積而後薄發!何況,大器晚成者也不在少數,姜子牙八十掛相、晉文公重耳62歲掌權、黃忠75歲封將、劉邦55歲稱帝、鄭板橋39歲中進士、齊白石70歲成名...

    二、而立需“趁早”,何必三十時

    當前5G、網際網路+,物聯網,...,新事物層出不窮,有機遇時,莫等閒,需及時把握,一如蓋茨、馬斯克。也有層出不窮眾多90後、00後創業人物成功,不然失去了先機,落後一步,可能步步落後。也有自律且不懈怠者,拼搏奮鬥後圓夢,如“中專學歷打工仔,逆襲創業成功,30歲成晉商驕子”的CROWN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段美龍...

    但如若三十歲了,仍得過且過,渾渾噩噩,打打“醬油”,“當天和尚撞一天鐘”,...,那可能真的就一所無有,空悲切了!

    “三十而立”,我覺得是一種提醒,讓你不懈怠、不停滯,讓你不斷升級

    追追追&尋,房子、車子、票子...都會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退伍之後繼續上學,有哪些好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