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己由心生
-
2 # 行山涉水一路向北
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輞川閒居贈裴秀才》,全詩如下: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王維曾居輞川三十多年,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該詩透過描繪輞川秋日景色抒寫作者隱居山林、超然物外的閒居生活和對友人的真摯感情。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意為:秋日的山林隨著暮色的降臨顯得愈加蒼翠蔥鬱,潺潺的流水在日夜不息的緩緩的流著。
在這句詩中作者用“轉”“日”極為傳神的說明了時間及流水點形態。“轉”將天色向晚、暮色將至的時間點明,雖未言暮但暮已至,為下文“暮蟬”“落日”的出現做了很好的鋪墊,使上下文過度自然流暢,毫無生澀之感。“日”即為日夜不息之意,說明了流水日夜永不停息的靜靜流淌之狀。
這句雖僅有十字,但將一副有山有水、有聲有色、動靜結合的圖景勾畫出來,極為精妙傳神,是一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佳作。
【詩句】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出處】唐·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譯註】黃昏時寒冷的山野變得更 加蒼翠,秋天裡溪水日夜緩緩流淌。潺 湲(chán yuán):水慢慢流動的樣子。
【用法例釋】用以形容山巒蒼翠,水 流緩緩的秋景。[例]從古至今,山水總 是失意人、煩惱人的最佳天堂……在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寒山轉蒼 翠,秋水日潺湲”的自然中尋覓一個閒 適淡泊的環境總比較容易。
【賞析】
日暮深秋,山間泉水淙淙作響,山色更 顯蒼翠。“寒山”、“秋水”表明時節。用一個“轉”字,寫出了山林 顏色的變化,給人以動感。“日潺湲”,則道出了山中泉水終日不歇, 流淌不止的情態。詩中有山有水,有色有聲,有動有靜,簡直是一幅絕 妙的風景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