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需要先審題,尤其抓住身份、場合和主題這三大要素,這是突破口。清楚了身份和發言稿所應用的場合,考生需要思考在這種場合下發言要達到什麼目的,或者要起一個什麼作用。比如2014國考申論省級以上這道題,作為省教育廳的工作人員,來到一所大學參與一次活動,應該是代表上級單位來觀摩和考察,現在這個活動結束,你需要做一個總結髮言,此時,無非是對這次活動的評價,如何評價,都需要向聽眾說明是什麼樣的活動,有什麼樣的意義。
第二步透過閱讀材料把握要點。回到對應的給定資料三,材料只介紹了S大學這次心理健康節活動的具體內容,以及給學生帶來了怎樣的收穫。那麼在這個發言稿中,對於不同的活動內容及取得的意義肯定要做出介紹,但是這道題只寫這些內容就夠了嗎?
第三步結合審題和材料要點確定最終作答思路。審題時透過身份關鍵詞可以知道考生在作答時需要代表上級單位發言,那麼這個發言除了對活動的總結和點評,還應該有什麼內容能和你的身份相符?也就是在發言結束時需要提出對學校師生的期望,這樣才能使發言有高度。所以結合身份、場合和材料本身的要點我們就可以確定這道題的作答思路,即分別介紹活動的內容和意義,並在最後提到對學生的期望。
最後一步就是規範書寫了,同時要注意這道題作答要求中有語言生動、有感染力的要求,也就是不能只摘抄原文的句子,需對材料概括提煉,並用不同材料的表述方式,流暢生動地表達出來。
按照這樣的思路依次分析2013國考申論省級以上和地市的兩道題,會發現這類題目的本質,其實就是對本身材料內容的概括,也就是在一個發言的場合,材料中所提到的要點基本上都是我們發言要提到的內容,就相當於歸納概括給定材料的內容,接下來考生就可以按照“好現象+問題+原因+影響+對策”這個思路來安排行文邏輯,只不過不同的題在側重點上不同。比如媽祖文化的講解稿更多的是介紹現狀,基本沒有對策方面的要點,即使有對策也是以祈使的語氣提出。而在培訓班講座上的發言肯定要有對策,但材料中沒有對策方面的要點,需要間接推對策或是自創對策。
第一步需要先審題,尤其抓住身份、場合和主題這三大要素,這是突破口。清楚了身份和發言稿所應用的場合,考生需要思考在這種場合下發言要達到什麼目的,或者要起一個什麼作用。比如2014國考申論省級以上這道題,作為省教育廳的工作人員,來到一所大學參與一次活動,應該是代表上級單位來觀摩和考察,現在這個活動結束,你需要做一個總結髮言,此時,無非是對這次活動的評價,如何評價,都需要向聽眾說明是什麼樣的活動,有什麼樣的意義。
第二步透過閱讀材料把握要點。回到對應的給定資料三,材料只介紹了S大學這次心理健康節活動的具體內容,以及給學生帶來了怎樣的收穫。那麼在這個發言稿中,對於不同的活動內容及取得的意義肯定要做出介紹,但是這道題只寫這些內容就夠了嗎?
第三步結合審題和材料要點確定最終作答思路。審題時透過身份關鍵詞可以知道考生在作答時需要代表上級單位發言,那麼這個發言除了對活動的總結和點評,還應該有什麼內容能和你的身份相符?也就是在發言結束時需要提出對學校師生的期望,這樣才能使發言有高度。所以結合身份、場合和材料本身的要點我們就可以確定這道題的作答思路,即分別介紹活動的內容和意義,並在最後提到對學生的期望。
最後一步就是規範書寫了,同時要注意這道題作答要求中有語言生動、有感染力的要求,也就是不能只摘抄原文的句子,需對材料概括提煉,並用不同材料的表述方式,流暢生動地表達出來。
按照這樣的思路依次分析2013國考申論省級以上和地市的兩道題,會發現這類題目的本質,其實就是對本身材料內容的概括,也就是在一個發言的場合,材料中所提到的要點基本上都是我們發言要提到的內容,就相當於歸納概括給定材料的內容,接下來考生就可以按照“好現象+問題+原因+影響+對策”這個思路來安排行文邏輯,只不過不同的題在側重點上不同。比如媽祖文化的講解稿更多的是介紹現狀,基本沒有對策方面的要點,即使有對策也是以祈使的語氣提出。而在培訓班講座上的發言肯定要有對策,但材料中沒有對策方面的要點,需要間接推對策或是自創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