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滅六國,先後順序為:韓,趙,魏,楚,燕,齊。
但是滅了六國後,還有一個衛國沒有滅,秦二世時才廢了衛君。不過這個衛,已經名存實亡30年了,始皇廢不廢都無所謂。
戰國七雄依次被滅,與他們離秦國的遠近有關。
晉國分裂為三晉後,先後都有一段高光期,但是與當初的晉國比,就差一點了,真正的大國,只有秦,楚,齊三國。這三個國家都有機會統一天下,卻只有秦國笑到了最後。
楚國在楚懷王時期被張儀耍得團團轉,先是與齊國絕交,後又與秦國大戰兩次,兩次皆大敗而歸,只能往東遷都。從此一蹶不振。
齊國在齊湣王時期,強力動武,卻被樂毅率五國聯軍打得只剩兩座城池。後來雖然田單收復齊國,但是元氣大傷,從此一蹶不振。
此時燕國,南韓,魏國早已衰落。只剩一個軍事強國趙國。在長平之戰,趙軍被殺45萬後,也成為待宰的羔羊。
只是後來秦國幾年內先是昭襄王老死,接著孝文王3天暴斃,莊襄王3年後也身死。嬴政繼位時才13歲,由呂不韋輔政。才讓六國延續了20年。
等到嬴政親政,並安定國內後。六國就依次被滅了。
首先是南韓,只剩兩個郡,其中一個還投降了秦國,於是趁勢滅了南韓。南韓滅後,接著就是趙國和魏國,這兩個國家最近,又最弱,次第被滅。然後就是兩次伐楚,終於在王翦的60萬大軍高壓下,滅了楚國。燕國遙遠,而齊國在西線設有重兵防線穩固。故而先滅了燕國,然後順勢從燕國南下,繞過齊國西部防線,直接滅了齊國。
秦始皇自己說過:“異日韓王納地效璽,請為藩臣,已而倍約,與趙、魏合從畔秦,故興兵誅之,虜其王。寡人以為善,庶幾息兵革。趙王使其相李牧來約盟,故歸其質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興兵誅之,得其王。趙公子嘉乃自立為代王,故舉兵擊滅之。魏王始約服入秦,已而與韓、趙謀襲秦,秦兵吏誅,遂破之。荊王獻青陽以西,已而畔約,擊我南郡,故發兵誅,得其王,遂定其荊地。燕王昏亂,其太子丹乃陰令荊軻為賊,兵吏誅,滅其國。齊王用後勝計,絕秦使,欲為亂,兵吏誅,虜其王,平齊地。”(《史記-秦始皇本紀》)
在秦王嬴政口中,都是他們開始與秦國約盟,而後又背盟。於是興兵誅之,滅其國,虜其王。
齊國因為地處偏遠,東臨大海,西設重兵。故而最後被滅
秦始皇滅六國,先後順序為:韓,趙,魏,楚,燕,齊。
但是滅了六國後,還有一個衛國沒有滅,秦二世時才廢了衛君。不過這個衛,已經名存實亡30年了,始皇廢不廢都無所謂。
戰國七雄依次被滅,與他們離秦國的遠近有關。
晉國分裂為三晉後,先後都有一段高光期,但是與當初的晉國比,就差一點了,真正的大國,只有秦,楚,齊三國。這三個國家都有機會統一天下,卻只有秦國笑到了最後。
楚國在楚懷王時期被張儀耍得團團轉,先是與齊國絕交,後又與秦國大戰兩次,兩次皆大敗而歸,只能往東遷都。從此一蹶不振。
齊國在齊湣王時期,強力動武,卻被樂毅率五國聯軍打得只剩兩座城池。後來雖然田單收復齊國,但是元氣大傷,從此一蹶不振。
此時燕國,南韓,魏國早已衰落。只剩一個軍事強國趙國。在長平之戰,趙軍被殺45萬後,也成為待宰的羔羊。
只是後來秦國幾年內先是昭襄王老死,接著孝文王3天暴斃,莊襄王3年後也身死。嬴政繼位時才13歲,由呂不韋輔政。才讓六國延續了20年。
等到嬴政親政,並安定國內後。六國就依次被滅了。
首先是南韓,只剩兩個郡,其中一個還投降了秦國,於是趁勢滅了南韓。南韓滅後,接著就是趙國和魏國,這兩個國家最近,又最弱,次第被滅。然後就是兩次伐楚,終於在王翦的60萬大軍高壓下,滅了楚國。燕國遙遠,而齊國在西線設有重兵防線穩固。故而先滅了燕國,然後順勢從燕國南下,繞過齊國西部防線,直接滅了齊國。
秦始皇自己說過:“異日韓王納地效璽,請為藩臣,已而倍約,與趙、魏合從畔秦,故興兵誅之,虜其王。寡人以為善,庶幾息兵革。趙王使其相李牧來約盟,故歸其質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興兵誅之,得其王。趙公子嘉乃自立為代王,故舉兵擊滅之。魏王始約服入秦,已而與韓、趙謀襲秦,秦兵吏誅,遂破之。荊王獻青陽以西,已而畔約,擊我南郡,故發兵誅,得其王,遂定其荊地。燕王昏亂,其太子丹乃陰令荊軻為賊,兵吏誅,滅其國。齊王用後勝計,絕秦使,欲為亂,兵吏誅,虜其王,平齊地。”(《史記-秦始皇本紀》)
在秦王嬴政口中,都是他們開始與秦國約盟,而後又背盟。於是興兵誅之,滅其國,虜其王。
齊國因為地處偏遠,東臨大海,西設重兵。故而最後被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