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嚐嚐果子
-
2 # 真真石石
突然想起了一段勸世文:教兒女,莫驕傲,教育後代最重要。先說苦,後說甜,一直說到兒結婚。
在現實社會中,小皇帝們的驕橫任性,確實讓家長頭疼,很多時候束手無策。嬌慣溺愛,讓孩子情感成熟推遲,使孩子出現錯誤的情感定向力,出現乖僻,病態的心理性現象。
培養孩子成長健康、成熟的感情。需要的是愛心和關心,只有給孩子真誠的關懷,才能良好的誘導和培養孩子能關心他人,熱愛他人的關心和同情心。
關心孩子不是滿足他的物質需求,而是要注意和關心他好奇心,求知慾,他的審美感等心裡需求。
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好孩子,讓孩子熱愛生活,懂得關心和理解他人,會為他人著想。把孩子培養成豁達、開朗、活潑的性格,讓他能夠去適應環境和社會,能夠正確的去面對挫折和失敗,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是當今社會特殊的需求。
-
3 # 曉月樂達源心理
首先不太瞭解你說的孩子不肯鑽研是什麼意思?鑽研這個詞語一般是用在科技發明和實驗室裡面,如果說孩子只是一個幾歲孩子的孩子,那你就應該具體的說一下他是什麼樣的表現,你所說的鑽研指的是哪些方面。如果只是說他不愛學習,那我覺得大可不必別的這麼嚴重。孩子學習的動力是受家庭環境和學校的雙重影響的,所以你也應該說清楚孩子的年齡和你所說的鑽研代表的意思,我們才好回答。
作為有娃的人,很高興和大傢伙探討這個問題。我覺得“怎麼辦”是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之前先得搞清楚“為啥”。沒準搞清楚了原因,解決的辦法就“呲溜呲溜”地出現了。 孩子為啥不肯鑽研呢?要想知道準確答案,感覺自己先得變成娃,才能摸清娃肚子裡的“小九九”。怎麼“變成”娃呢?自己臆想的尚未實踐的方法有三。 一是察言觀色法。咱們家長往往苦大仇深,自己在外辛苦賺錢,好吃好喝好玩好穿供養娃,花大錢給娃報興趣班,補習班,可娃卻“不肯鑽研”(不知是否是題中應有之意,暫且先這麼理解“不肯鑽研”吧),把家長的苦心變成“驢肝肺”。於是越想越來氣,加上工作勞累,很容易就“嘿!我這暴脾氣”上來了。這樣往往互傷感情和自尊。如果在魯莽干涉之前,先靜下心,留個心,在平時多觀察自己家娃娃喜歡啥,討厭啥,擅長啥,和啥是“死對頭”,只要不是為非作歹的喜好,都可以是咱鼓勵娃娃鑽研的方向。現在不正是“天公”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社會麼? 二是遙想當年法。確實好漢不提當年勇,但偷偷遙想一下,咱自己和孩子那般大的時候,能沉得住氣、靜得下心,做上“冷板凳”鑽研個一天半晌嗎?將心比心,可能需要咱付出更多的耐心引導和幫助孩子逐漸養成“肯鑽研”的好習慣。“肯鑽研”首先是“坐得住”,還得“會思考”,不是“小和尚唸經”,也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樣說有些“站著說話不腰疼”,地球人都知道要讓孩子養成好習慣,關鍵是怎麼養成呢?接下來就要說第三個方法了。 三是同甘共苦法。咱會抱怨娃身在福中不知福,有負咱一片苦心。可娃娃們也抱怨咱對他們條條框框,對自己自由散漫。所以在給娃娃們提要求,安排任務之前,也得自己體驗一下是啥滋味。或者簡言之以身作則。要求娃坐半天圖書館,咱也陪著坐坐看。要求娃做半晌試卷,咱也陪著充充電。或許這樣咱跟娃之間反倒心有慼慼焉。沒準坐一會圖書館後,一起密謀“逃離”,填個把小時“鴨”、充個把小時“電”後,達成共識出去“浪一浪”。好習慣雖然不能一蹴而就吧,但咱和咱娃“肯鑽研”的好習慣都在養成的路上了。共勉共勉。 這三法也不知道效果如何,我也得試驗試驗。但總覺得解決這個問題,得找準方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或許孩子感興趣了,自然就坐得住了,自個就想鑽研了。還得將心比心,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咱們對他們“鑽研”的時間和程度的要求可能也要有所不同。另外還得有耐心,鑽研是個習慣,得慢慢養成。欲練娃,必先練己。養娃不易,對於咱的身心都是一種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