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伴明月

    曲高和寡。沒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是回答不了這個問題的。也不能完全理解這個問題。就好像歌曲為什麼會好聽?為什麼會韻律旋律那麼好?為什麼會觸動你的心靈?這些只可以意會,不可以言傳。回答不了。

  • 2 # 中新辦上官卿

    唐詩宋詞源自對漢樂府風格的繼承,進一步發展了宮廷文學的泛大眾化,對於中國古典文學的貢獻獨樹一幟。

    唐詩宋詞大都最初由琴瑟伴奏吟出,也是當時歌曲的主要載體,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固有的表現形式。不僅注重音樂旋律美,更注重文字的合轍押韻。有利於彈唱、吟誦和對舞蹈、音樂的深化。

    僅詞牌名流傳下來的就有3000多種,常用的也有800多種,如果算上律詩的話更多。充分說明唐詩宋詞的平仄規律表現出來的韻律美是文學和音樂結合產生的獨特的文字風格。

  • 3 # 木蘭雙槳

    唐詩不懂哎

    宋詞闊以說說

    詞在隋唐就已經盛行,當然,是以里巷胡夷之曲而流行於民間。不過不難看出這種配樂演唱的文學形式擁有很厚的民眾基礎。

    那麼流行於文壇是什麼時候呢?

    真正流行起來(不講後蜀的那種流行),是在宋代。柳永作為一個先驅者,應該是第一個注意到調配聲律的詞人,而這種刻意調配在他的時候還僅限於聲律吃緊處比如結尾之類的。像他的竹馬子,在音律上有大開大合的感覺,像他這樣既能填詞又能填腔的音樂專家,對上去聲的運用可以說是爐火純青。

    柳永之後,像蘇軾秦觀這些按簫填詞的作者並沒有對詞的音樂性做出什麼大貢獻,而北宋另一位音樂專家,也就是周邦彥,認為柳永的一首曲子只配一個宮調比較單薄,於是乎他制腔往往多調互犯,音節繁複,而且還注意到了平聲陰陽的區別,又把清濁緩急帶入,成為了一個全宋的集大成者,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南宋音樂家姜夔又是一個精通音樂的詞人,這也使全南宋開啟了一股音樂的潮流。

    然鵝問題是,

    宋詞的音樂從南宋後期開始失傳了啊。

    南宋後期詞樂的逐漸失傳,導致了一批婉約詞人不懂音樂。

    那咋整?

    依句。

    於是乎詞人開始模仿先人去填詞,不懂音律卻填出了音樂感,不得不說這也是很厲害。

    但是不能一直模仿啊,所以宋詞走向了衰落。

    關於詞樂具體的可以去聽聽姜夔遺留的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刁琳宇在與日本女排的比賽中受傷,她現在傷勢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