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胡老師中小學數學
-
2 # 閒人渡舟
我遇到過一些類似題主所說的孩子。但是他們每個人產生這種問題的原因不盡相同。我分開說,希望對題主有用。
一,基礎知識不熟悉這個基礎知識,主要說的就是數學上的基礎公式。我遇到過一個學生,在做題的時候,往往一個簡單的公式就能解決的,他的計算和證明過程異常複雜繁瑣,我發現他是在計算和證明過程中,先去匯出一些基礎公式,然後再套用計算。於是就顯得很繞彎。解決方式就是讓孩子把之前的所有基礎公式重新複習,記得滾瓜爛熟,之後也就沒有答題繞彎的現象了。
二,解題思維上缺乏自信心或者是自信心爆棚這一類學生,他對於每道題的邏輯理解,與旁人不同,我記憶最深刻的一個就是有個學生做一道面積的題目,標準答案是算出大面減去多餘面積就行。但是這個學生卻選擇畫輔助線,然後證明所求的圖形面積和輔助線形成的面積相等,最後求出輔助線形成的面積,就得出答案。的確很囉嗦複雜,但是答案肯定是對的。我覺得如果是這樣,倒也不用強行讓他改正,因為這一類學生往往思維很活躍,尤其是作文寫得極為精彩,旁徵博引,洋洋灑灑,不拘一格。
三,接觸的題量題型較少這一類學生平時基本上除了課本和練習冊之外,很少做其他題目,所以習慣了用固定的思維方式解題。因此遇到一些題型有不同變化的情況是,他只能先按照既定的習慣,把題目分解為之前自己習慣的問題,最後整合出所要求的答案,這樣也會出現做題複雜化和繞彎的現象。解決方法就是題海戰術,做的題多了,遇到的不同解題方法也就越多,慢慢形成新的思路,也就沒這個問題了。
孩子做題是個鍛鍊其思維邏輯的過程,家長也不必過度強行改變什麼,這裡面只有不同,沒有對錯。強制迅速的改變其一貫的思維方式,只會適得其反。
-
3 # 水滿自溢
你家孩子喜歡做題複雜化,繞彎子,我以為是件好事兒。他是不是一道題至少用兩種方法以上的做法?他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但有的題沒必要去刨根問底,比如計算一個容器的體積,沒必要知道這容器是啥材質的,計算出結果即可。個人觀點,不必認真。
-
4 # 你的名字已存在
哈哈,這個問題在我心裡好幾年了。俺閨女也是這種情況,目前也是初三。為了這個事我初一就諮詢她的老師,諮詢了好幾個老師,老師說不用特意給她改這個習慣,這個習慣也有好處,就是答題認真仔細,輕易不會粗心出錯。老師說以後到了高中知識越來越難這還是個優點。缺點當然就是答題費時間,但最後答案肯定是正確的。不知道你小孩其它課成績怎麼樣,俺閨女反正目前沒有弱科,數學每次基本都是滿分,我也就不糾結這個事了。如果小孩學習好這都不是個事,我想咱還是順其自然吧。
回覆列表
不同的學生在做同一道數學題目時也許會有不同的解法,但只要解答思路和過程合理和正確,那麼最終也能得到正確的答案,只不過所花費的時間會略有不同。這體現除了知識結構和思維能力和水平之間的差異。
如果是120分的滿分,能在110分以上還是一個不錯的成績,基礎是比較紮實的,知識結構方面沒有多大的問題。到了初三,數學上會出現一些比較複雜的題目,對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考試題目的最後一題,難度比較大,很多學生做不出來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練習和考試中,把題目做對是第一要務,也許我們的方法和思路不是很簡便,但是隻要是自己的思路和方法都是可以的,題目的解法和思路往往不侷限於一種。也許對照答案來看,孩子解題的方法不夠簡潔,可是比較簡便的方法孩子不一定能想得到,也不一定能理解,所以只要能解答出來就值得表揚和鼓勵。
把題目解對是第一步,然後再引導孩子多去繼續思考,看看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和思路,引導孩子嘗試著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所給的參考答案也許是多位老師花了很多的心思才做出來的,其中蘊含著很多的解題思路、方法和技巧,這是在知識儲備、思維能力和經驗共同影響下決定的,學生在某些方面肯定還是跟老師有些差異的,也需要承認這種差異。
做題繞彎,複雜化體現的就是孩子在做題的時候思維不夠本靈活,對條件的理解和運用中存在一些問題,也許在其中某一步孩子沒有意識到,針對這個問題,可以在題後多花時間去思考和總結,對照自己的方法和思路與比較簡潔的方法和思路之間的差異,分析這種差異出現的原因,然後再找一些相類似的題目來分析和解答,在這個過程中加深對新方法和理解和運用能力。
對於這種情況,也沒必要過份去苛責和要求,很多時候最基本的原式的方法看起來是最笨拙的,但往往是最基礎的,所有的技巧都是建立在對基本思路和方法完全掌握之後,再進行的改善和最佳化。做題繞彎和複雜化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做題的速度會慢一些,花費的時間更長一些。
要想得到改善和提升,就需要在做題後多花些時間去總結和思考,但在自己獨立完成的時候還是先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來做。有空餘的時間時可以嘗試把一道題目用多種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來解答,在解答的過程中著重去理解不同方法和優點和缺點,然後再來不斷地的最佳化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