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隻講道理的兔子
-
2 # 赫明路
這個問題太難說了,幾十年的發展變化都無人能把握,別說幾百年了。但總的來說明朝那時已到了牆倒屋漏的時候,滅亡已不可避免。其後的幾百年即使不是滿清而是別的什麼集團統治,大概都不會跳出專制王朝的模式,總體上落後於西方拓展型商業文明的趨勢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除非沿海或部分地區出現割據狀態並站住了腳,比如吳三桂或鄭成功等坐大,因發展壓力和需要而不斷對外交流、通商導致社會與世界同步變革,或給後世帶來不同格局。但這都是不靠譜的幻想了…
我要說的是,沒有如果。
如果你是一個上層官家子弟,你一定會比現在還舒爽,如果你是下層剛管好溫飽。就不要想那麼多了,明朝的盛世,只是說明朝本身而已,跟你個下層沒有關係。就是面對外華人的時候腰板硬些。
但是如果非要有如果,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就我個人看來,明亡了是一件大幸事。
我知道問這個問題的人無非就是想知道明朝如果存在還會不會有1840年到1949的慘烈動盪?
我很明確的告訴你,最好的情況就是明朝成功躲開外族入侵,但又像沙俄那樣內憂外患從內部徹底瓦解掉。然後繼續因為內部問題無力外顧而引發一次外族的大舉入侵。這個是根本不可能避免的情況。明朝的內閣制和西方的內閣制根本不是一回事!
確實,有人說說明朝有骨氣不和親不納貢,個人看來明朝也確實沒有過這些舉措。但明朝對外的強硬實在太有氣無力了。
你們可能忘了,大明的開創不同於歷史上的任何一個大一統王朝,幾乎整個北方都是朱元璋硬生生從北元草原民族手上搶回來的。所以我認為大明的不和親不納貢不能用來和歷史上別的帝國王朝做對比,尤其是漢朝。因為他們的性質不一樣。
其次,我覺得洪武大帝的明朝從永樂末年起,就開始變質了。
在看明清兩朝下層的歷史時,我只看到兩個詞:壓抑,麻木。有多壓抑,可以壓抑到我能想象到明清百姓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勞動以外,不能甚至不敢想這以外的任何一切。衣冠禮儀一切都要符合規制。深處現代的我根本沒法想象那是個什麼樣的社會。
非要如果的話,我也如果一次:如果放眼有明朝全盛時的疆界(帶附屬國),對內實行大宋的政策制度,對外僅奉大漢的強硬。那還會有現在的格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