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行走在時間上鱷魚
-
2 # 藍夜1233
這個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敏感期,首先孩子體會到了語言的力量,其次他形成了自我的意識,建議讀下孫瑞雪的捕捉兒童敏感期的書
-
3 # 西遊神話
做事容易教,但是教做人卻很難。對於孩子來說確實不會教難上加難,有的父母用了千方百計也拿孩子沒則。究竟什麼原因導致呢?其實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父母為人的處事風格出了問題,為啥這麼說呢?你要知道自己在孩子面前就是一個旗幟,你平時做什麼怎麼處事的,孩子可是看的一清二楚,孩子本來都是以父母為榜樣有樣學樣,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漏出太多的不好一面,你猜孩子會不會學。一個孩子的智商猶如一張白色的紙,如何畫的好看,全憑父母給與的,平時教導孩子可不是靠打出來的,而是道理,不管你自己多不好也不要在孩子面前體現出來,當然也不能太溺愛,孩子要一樣就給一樣,突然有一天你給不起了,他就會耍賴,就叛逆心裡特強,甚至發生更不好的事,我們給與孩子的不是多好的物質而是給與好的教導,我們是他們的老師也是父母,教好了省心省力,教不好費心費力以上是我的見解,大家怎麼看呢?
由於筆者是一個三歲男孩的爸爸,僅僅就從三歲男孩心裡分析,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情況:
1、三歲孩子往往到了人生之中第一叛逆期,不少的爸爸媽媽可能會覺得孩子一下子從可愛的小天使變成了一個討厭的小魔鬼。什麼事情都愛和家長的意思對著幹。這並不代表是壞事,往往意味著孩子獨立意識的覺醒。不要過份發愁
2、如果孩子愛說,我不,我不,一定要首先弄清楚在說這個話的時候,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這件事大人在處理時候有沒有不得體,其次觀察孩子對於這件事的反應,儘可能弄明白孩子為什麼會如此強烈反應。
對他仔細分析,在不傷及孩子安全的情況下,適當孩子接觸可承受的危險,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幫助。這樣一來也可以慢慢化解孩子反抗 情緒。
3、老聲常談,大人一定不過度嬌縱孩子,這樣孩子一旦養成自我為中心的思維就很難糾偏,大人一定要經常對孩子說不。讓他明白需要和家人共同承擔家庭義務,這也是幫助孩子化解經常說我不我不重要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