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到底是我對身邊的人所持的態度不同,看到的就不同,還是他們本性就是這樣?
3
回覆列表
  • 1 # 何處是家鄉

    性本善與性本惡,這是個爭論了幾千年的問題,似乎沒有答案。聽過一個高人的回答,感覺很有道理。

    遠古時候沒有這樣的問題,所有人類都遵循著生存的基本規定,總結起來無非兩條,不得吃同類和不得亂倫。因為違反這兩條的人群,都很快滅絕了。也就是說,那時候的人沒有人性善惡之分。

    以中國為例來看,到了兩千五百年前,孔子開始告訴人們,人是有君子與小人之分的,人們應該學習君子之道。

    到了孟子時代,孟子說“人性本善”。本著缺什麼喊什麼的考慮,這大概說明,當時人群中大量出現了為惡的人和事,使得孟子不得不站出來,希望人們少為惡。

    到了荀子時,老先生說“人性惡”。可以肯定,這是當時為惡太多了,他不得不否定前輩了。

    後來的兩千年,大家爭論不休,但有一條是肯定的,那就是為了治理不斷增加的惡行,人們只能越來越增加各種行為規範,從而限制人們的行為,只有這樣,人類才能有序的生存。

    好了,這麼看來,人性本無善惡之分的,所以不需要行為規範。慢慢發展到出現惡行,只需要道德規範。接著惡行增加,必須禮制規範人們的行為了。接著人們知道禮制作用不夠了,有了法律規定。接著一部法律不夠用了,開始細化法律。直到今天,法律法規紀律等等,各種規範已經數不清了。

    今天再爭論人性善惡毫無意義。惡行越來越多是社會現實。可以肯定,社會一定會越來越惡,直到法律法規無法規範人們的行為的那一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方向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