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臥瀾夜聽
-
2 # 四十米大刀你怕不怕
以前工件不復雜。全靠組裝唄。幾個工件都組裝在一起。累積精度就可想而知了。工業越來越發達,機床越來越高階。精度可以保證了,就可以一體成型了。
-
3 # 猛禽950
我父親是八極鉗工,聽他講過一個故事:
新中國第一塊手錶,是天津手錶廠幾個老鉗工用手工,精雕細琢出來的!
這塊手錶在一個國慶的前夕,送給了毛主席!
記得八十年代,看中央一套的記錄片,旁白好象是趙忠祥,說的是~日本豐田汽車,在每年招來的工人時,每人發一把榔頭,一把銼,一把鏨子,一把鐵鋸,每人一塊鐵料,一張圖紙。
什麼意思應該都明白了吧!
無論生產技術和技術科技有多麼的先進,基礎還是最根本的!
高樓萬仗平地起,如果沒有這個很好的地基,可以想象這個高樓能否穩定!
我大學時學的機械工程專業,曾經在武漢一家老式機械加工廠實習過一段時間,那家工廠全部都是老式車床,沒有任何數控裝置,當年為了做一把羊角錘,可是費了我九牛二虎之力,花了好幾天時間才打磨出來的。一塊原材料要加工成一個機械產品,往往需要經過車、磨、銑、鉋等諸多程式,這中間不僅要經過反反覆覆的精確測量、計算,加工程式也會來回重複,以便達到所需要的工藝要求。這對工人的技能要求很高,尤其是磨床師傅,基本靠自己的雙手和雙眼來把握精度。試想一下,你在打磨零件的時候,萬一手上稍不注意,磨多了,這件材料也就報廢了。一名成熟的機加工人至少需要3到5年時間培養,而要想成為厲害的磨床師傅,可能需要上十年,這也造成了很多工廠的磨床師傅數量緊缺,成了香餑餑。隨著數控機床的普及,使得機械加工生產大大簡化,對工人技能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生產效率大大提高。由此我們也可以理解了為什麼物價一直上漲,很多工業產品反而卻隨著時代發展不斷降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