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颶風眼淚
-
2 # 青言論史
這麼說也許有人會覺得我在扯淡,但是事實就是——明朝的皇帝昏不昏庸其實影響不大,主要看大臣們能不能管事兒。
明朝的皇帝,儘管老朱是勞模典範,但是在經過朱棣、朱高熾、朱瞻基幾代皇帝的努力後,已經變成了一個懶人都能幹好的工作,反正正事兒有內閣給他們幹,閒事兒有宦官給他們幹。沒事幹的時候還可以唆使他們兩撥人幹一架,豈不美哉?
所以明朝的那些昏君們,基本都有一個強力的內閣作為班底,保著王朝不會下墜太快。比如憲宗有商輅,武宗有楊廷和,世宗有張璁、夏言、徐階,神宗有張居正、申時行,如果太監不是特別壞事的話,往往還能搞得相當不錯。
只不過到了天啟朝,由於曠日持久的黨爭,導致官員集團基本除了搞政治鬥爭啥也不會。而這個時候的宦官裡頭又出了個百年不遇的妖孽——魏忠賢,帝國的兩大支柱——文官和宦官就一起倒了臺了。再加上內憂外患一起來,大明的國祚,也就只能止步於276年了。
第一,清朝建立後為了顯示自己的正義性,大興文字獄,對明史也進行了惡意歪曲,四庫全書等中對明史的評價是極為不公的
第二,明朝在皇帝不干預朝政的情況下正常運轉了幾百年,恰恰說明明朝的政治治理結構不依附於某個強人存在,而取決於一套治理體系和完善的制度,顯示出政府治理的自覺性,這是社會,政治進步的表現。從這個角度講清朝反而是退步了
最後題外話:如果不是清朝的建立,明末的資產階級順利產生並壯大,同時保持鄭和下西洋那樣的開放,也許中國也會與西方一樣進入工業革命,就不會發生後來的鴉片戰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