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空蘑菇
-
2 # 俗雅科學
雨水中的氧含量相對於正常水體要高。
要解釋原因的話,我們要引入一個概念——溶氧量。
溶氧量指的是水中氧氣的溶解量,溶氧量是水中生物在水中生存的重要指標之一。溶氧量的值隨著水溫、大氣壓力及水的鹽度變化而變化。在正常情況下地表水中溶解氧量為5-10mg/L,在有風浪時,海水中溶解氧可達14 mg/L,在水藻繁生的水體中,由於光合作用使放氧量增加,也可能使水中的氧達到過飽和狀態,地下水中一般溶解氧較少,深層水中甚至完全無氧。
有了這個概念,我們就可以把雨天和晴天進行對比。其實就是比較溫度和大氣壓,與鹽無關。溫度的話,下面有表,季節按照夏天,晴天雨天溫差就算10度,雨水含氧量大概會多1mg/L(表裡資料是飽和數值,實際有偏差)。在看壓力,下面也有圖,沒有準確數值,但是,可以看出,相同溫度下,溶氧量減少約0.5mg/L(雨天大氣壓大概是圖中的0.1那條線,正常大氣壓是0.1下面那條)。整體來說,溶氧量是增加的。
理論上講,應該沒問題了,但是沒聽說有人專門測量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測量驗證一下哦!
下雨前,大氣壓降低,水中的溶解氧被低氣壓壓出了水面,於是水中的溶解氧就減少了.水中的氧氣減少了,魚在水中呼吸困難,所以只能浮到水面得以獲得充足的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