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萬英尺之上

    走馬燈古稱蟠螭燈(秦漢)、仙音燭和轉鷺燈(唐)、馬騎燈(宋),中國特色工藝品,亦是傳統節日玩具之一,屬於燈籠的一種。常見於除夕、元宵、中秋等節日。又叫跑馬燈、串馬燈。由毛竹編織成馬頭,馬尾;系在身上糊上顏色鮮豔的紙,如今已由絲綢取代。在過去,走馬燈一般在春節等喜慶的日子裡才表演,由二十來位11—14歲小孩組成,邊跳邊唱,根據節奏快慢形成不同陣勢,有喜慶、丁財兩旺、五穀豐登的寓意。

    燈內點上蠟燭,燭產生的熱力造成氣流,令輪軸轉動。輪軸上有剪紙,燭光將剪紙的影投射在屏上,影象便不斷走動。因多在燈各個面上繪製古代武將騎馬的圖畫,而燈轉動時看起來好像幾個人你追我趕一樣,故名走馬燈。

  • 2 # 樂呵e下得了

    走馬燈,就是利用蠟燭燃燒產生的氣流推動燈籠不停的轉動。讓燈籠上轉動的畫面給人們美的視覺享受。是一種物理現象。

  • 3 # 豫南華子時光錄

    何謂走馬燈?其實走馬燈屬於燈籠的一種,外形上與燈籠比較接近,在中國起源較早,是中國傳統文化產物。由於人們在走馬燈各個面上繪製了許多的古代武將騎馬的畫面,每當燈轉起來的時候看起來就如同幾個人在你追我趕一樣,故名為走馬燈。 歷史上,掛走馬燈通常在上元節節,即正月十五元宵節那天,為了慶祝節日,很多人家中便會掛上走馬燈。走馬燈最為吸引人的地方便是燈面上的圖案。當燈的輪軸轉動的時候,上面的圖案也隨之旋轉起來,配上中間的蠟燭或者其他燈光給人視覺上帶來美的體驗和享受。

    掛走馬燈,不僅是一種節日的習俗,也充分彰顯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作為新時代的華人,應該高度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積極傳播走馬燈文化,吸取精華,為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勾勒濃墨重彩的一筆。

  • 4 # 甜甜向上精心創作

    普通的燈籠,用透明度較高的材料糊上,也可不糊。在燈籠中心加一個支撐轉軸,轉軸上倒扣一個一端開口的圓筒,圓筒可繞轉軸轉動,圓筒側面是透明的,上面貼上圖案,圓筒的上底是一個葉輪。

    點燃蠟燭,蠟燭燃燒過程中,化學能轉化為內能(現在有人使用電燈,是電能轉化為內能),使空氣溫度升高,密度減小而上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空氣流過葉輪,將一部分機械能轉移到葉輪,使葉輪轉動,帶動整個內筒轉動起來,筒壁上上的圖案自然隨著轉動起來。至於叫“走馬燈”,猜測應該是最初上面都是貼的人騎馬的圖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傾家蕩產式育兒,反而會害了孩子,我們做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