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無論平民百姓,還是王公貴族,普遍流行一個風俗,就是在穀雨節前後掛「五毒符」。「五毒」指蛇、蠍、蜈蚣、壁虎、蟾蜍。
清明過後,萬物復甦,這些毒蟲也開始活躍。及至端午,蛇蟲繁殖傷人;加上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故要懸掛五毒符、張貼神像(如張天師、鍾馗)等各種符咒,來驅除這些不祥之物,以圖長保安康。
穀雨伊始,民間就多用白紙書寫或描畫,筆者在河北石家莊見到一件五毒符,系刻版水印的。長約五寸寬約三寸,估計是當時成批印製用於銷售的。上寫道:「穀雨年月日時刻奉請南斗六郎,北斗七星,太上老君急急如雷令,敕令。」
下方一段文字,寫成葫蘆形:「穀雨大將軍,茶三樽,酒三杯,天上金雞叫,地下玉雞鳴,兩雞來相會,送的蛇、蠍、蚰蜒,千里以外化灰塵,永不回輪,再不生成。」葫蘆圈內畫一把寶劍,扎著蛇、蠍、蚰蜒。
懸掛五毒符相類的民間習俗是用彩布縫製蟾蜍,又在蟾蜍背上綴以蛇、蠍、蜈蚣、壁虎、蜘蛛,為舊時婦女做針線活時插針之用。如此,既取用方便,又有驅除祟惡之意。當此時節,人們還會用麵粉加工成五毒形式的食品,謂之吃五毒,以期消病強身。
此外,佩戴五毒裝飾物,也是古人的端午習好之一。如《歲時雜記》記載,宋代端午節男女把艾蒿(或人工仿製艾蒿)插在頭上,並且在艾蒿上再裝上「蜈蚣、蚰蜒、蛇、蠍、草蟲之類,及天師形相……」。《帝京景物略》中也說,明代北京婦女端午節還有在頭上「簪五毒、五瑞花草」的習俗。
事實上,從明清至民國,端午節這天,上至宮廷達官貴人,下至民間百姓,佩戴「祛五毒」錢幣,曾被視作端午節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
在中國古代,無論平民百姓,還是王公貴族,普遍流行一個風俗,就是在穀雨節前後掛「五毒符」。「五毒」指蛇、蠍、蜈蚣、壁虎、蟾蜍。
清明過後,萬物復甦,這些毒蟲也開始活躍。及至端午,蛇蟲繁殖傷人;加上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故要懸掛五毒符、張貼神像(如張天師、鍾馗)等各種符咒,來驅除這些不祥之物,以圖長保安康。
穀雨伊始,民間就多用白紙書寫或描畫,筆者在河北石家莊見到一件五毒符,系刻版水印的。長約五寸寬約三寸,估計是當時成批印製用於銷售的。上寫道:「穀雨年月日時刻奉請南斗六郎,北斗七星,太上老君急急如雷令,敕令。」
下方一段文字,寫成葫蘆形:「穀雨大將軍,茶三樽,酒三杯,天上金雞叫,地下玉雞鳴,兩雞來相會,送的蛇、蠍、蚰蜒,千里以外化灰塵,永不回輪,再不生成。」葫蘆圈內畫一把寶劍,扎著蛇、蠍、蚰蜒。
懸掛五毒符相類的民間習俗是用彩布縫製蟾蜍,又在蟾蜍背上綴以蛇、蠍、蜈蚣、壁虎、蜘蛛,為舊時婦女做針線活時插針之用。如此,既取用方便,又有驅除祟惡之意。當此時節,人們還會用麵粉加工成五毒形式的食品,謂之吃五毒,以期消病強身。
此外,佩戴五毒裝飾物,也是古人的端午習好之一。如《歲時雜記》記載,宋代端午節男女把艾蒿(或人工仿製艾蒿)插在頭上,並且在艾蒿上再裝上「蜈蚣、蚰蜒、蛇、蠍、草蟲之類,及天師形相……」。《帝京景物略》中也說,明代北京婦女端午節還有在頭上「簪五毒、五瑞花草」的習俗。
事實上,從明清至民國,端午節這天,上至宮廷達官貴人,下至民間百姓,佩戴「祛五毒」錢幣,曾被視作端午節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