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和狄仁傑的關係更像是朋友,而不是君臣!
作為中華五千年最有權力的女人,武則天踩著家人朋友敵人的屍骨一步步走上的皇位,看似冷酷,其實內心孤獨無比,人心都是肉長的,有誰能真的斬斷七情六慾,如果真的毫無感情,對權力也就不會那麼痴迷。
而當她坐穩大位後,在她威壓之下,幾乎沒有人與她說真心話,不是阿諛奉承就是溜鬚拍馬,縱然武則天英明神武明察秋毫,但在這方面也是毫無辦法,這就是權力的代價。
但狄仁傑敢說。
比如在全武則天選擇接班人的問題上,狄仁傑直言不諱:你就是李家的兒媳,傳位給兒子,將來兒孫供奉你香火,傳位給侄子,你見過侄子給姑媽上墳的?
再比如在禮佛以及寵幸張氏兄弟等問題上,狄仁傑也照說不誤,史書記載:“仁杰好而引廷爭,太后每屈意從之”
就事論事,狄仁傑說的都是誰都明白的大實話,但在當時誰都不敢說,只有狄仁傑敢,也正因為他說,才能打動武則天。
為什麼狄仁傑敢說,與他的身份有一定的關係。
第一:狄仁傑為人聰明能幹,官聲非常好。這類人放在哪裡都受人尊重,武則天雖然殘忍,但也不是昏君,她既忌諱狄仁傑忠於李唐,又希望把他收為己用,而狄仁傑為人圓滑,縱然心屬李唐,但表面上卻從不直言犯諫,專撿好聽的說,時間長了,武則天也習以為常。
第二:狄仁傑長袖善舞,善於調和矛盾,武則天需要狄仁傑。雖然忠於李唐的大臣被打壓,但依然佔據絕對優勢,武則天需要一個與他們溝通的橋樑,而狄仁傑兩面討好,無疑是最好的人選。
第三:武則天需要一個朋友。人都是社交動物,縱然武則天有薛懷義、張易之張宗昌等面首,但那不過是為了滿足生理上的需求,精神上的空虛同樣需要有人填補,狄仁傑和武則天同歲,同齡人交流總是有很多共同的話題,狄仁傑有很多朋友,武則天卻只有狄仁傑一個朋友。
正因為這些原因,武則天對狄仁傑的情感是十分複雜的,既喜歡又忌諱,既想傾訴衷腸又害怕授人以柄,既想維持君臣禮儀又想推心置腹,這種矛盾的心理在狄仁傑去世以後達到高潮。武則天失聲嘆道:“朝堂空矣!”“‘天奪吾國老何太早矣!”。
與其說是客套話,不如說是一個老人失去唯一的朋友後孤獨的吶喊!
武則天和狄仁傑的關係更像是朋友,而不是君臣!
作為中華五千年最有權力的女人,武則天踩著家人朋友敵人的屍骨一步步走上的皇位,看似冷酷,其實內心孤獨無比,人心都是肉長的,有誰能真的斬斷七情六慾,如果真的毫無感情,對權力也就不會那麼痴迷。
而當她坐穩大位後,在她威壓之下,幾乎沒有人與她說真心話,不是阿諛奉承就是溜鬚拍馬,縱然武則天英明神武明察秋毫,但在這方面也是毫無辦法,這就是權力的代價。
但狄仁傑敢說。
比如在全武則天選擇接班人的問題上,狄仁傑直言不諱:你就是李家的兒媳,傳位給兒子,將來兒孫供奉你香火,傳位給侄子,你見過侄子給姑媽上墳的?
再比如在禮佛以及寵幸張氏兄弟等問題上,狄仁傑也照說不誤,史書記載:“仁杰好而引廷爭,太后每屈意從之”
就事論事,狄仁傑說的都是誰都明白的大實話,但在當時誰都不敢說,只有狄仁傑敢,也正因為他說,才能打動武則天。
為什麼狄仁傑敢說,與他的身份有一定的關係。
第一:狄仁傑為人聰明能幹,官聲非常好。這類人放在哪裡都受人尊重,武則天雖然殘忍,但也不是昏君,她既忌諱狄仁傑忠於李唐,又希望把他收為己用,而狄仁傑為人圓滑,縱然心屬李唐,但表面上卻從不直言犯諫,專撿好聽的說,時間長了,武則天也習以為常。
第二:狄仁傑長袖善舞,善於調和矛盾,武則天需要狄仁傑。雖然忠於李唐的大臣被打壓,但依然佔據絕對優勢,武則天需要一個與他們溝通的橋樑,而狄仁傑兩面討好,無疑是最好的人選。
第三:武則天需要一個朋友。人都是社交動物,縱然武則天有薛懷義、張易之張宗昌等面首,但那不過是為了滿足生理上的需求,精神上的空虛同樣需要有人填補,狄仁傑和武則天同歲,同齡人交流總是有很多共同的話題,狄仁傑有很多朋友,武則天卻只有狄仁傑一個朋友。
正因為這些原因,武則天對狄仁傑的情感是十分複雜的,既喜歡又忌諱,既想傾訴衷腸又害怕授人以柄,既想維持君臣禮儀又想推心置腹,這種矛盾的心理在狄仁傑去世以後達到高潮。武則天失聲嘆道:“朝堂空矣!”“‘天奪吾國老何太早矣!”。
與其說是客套話,不如說是一個老人失去唯一的朋友後孤獨的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