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電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朝堂之上前來朝覲的諸侯手中捧著一塊玉質的片狀牌子,在行禮之時低首躬身,手中玉牌高舉至額頭處,以示自己對天子的尊敬。
玉圭
這些出現在影視作品中諸侯手中的玉牌叫做玉圭,是一種古玉器,通常是古代帝王或諸侯朝拜、祭祀以及喪葬時用到的玉質禮器。
關於玉圭的來源有說是源於新石器時代的生產工具石鏟和石斧,所以在當今考古學界都習慣於將新石器時代以及商周時期的玉鏟和長條形玉器都統一稱為玉圭。事實上,真正意義上的標準圭形器是尖首平尾的造型,最早在商代出現,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逐漸盛行,成為一種風尚,可惜的是玉圭並沒有在後世王朝舞臺上掀起太大的波瀾,便草草收場,被淹沒在歷史長河中。
新石器晚期 獸面紋玉圭
然而雖然玉圭存在的時間不長,但其所代表的文化還是對後世產生了一些影響,玉圭作為古時一種重要的禮器,被廣泛的用作朝覲禮見等場合,用以表明攜帶者的身份,而且頻繁出現於大型的祭祀活動,可見當時人們對於玉圭的重視程度。
白玉螭龍玉圭
而且在玉圭盛行的一段時間裡,出現了多種多樣的造型,從最初廣泛意義上的玉圭造型為長條形、頂端為平首且穿有帶子,多是龍山文化產物。到商朝真正意義上的玉圭出現,尖首平尾造型成為主流,而今出土的很多商周玉圭都是這種造型,玉圭表面風格多素,沒有太多雕刻或者裝飾,尺寸一般在15到20釐米左右。
明代受沁山水文字玉圭
周朝時期的玉圭造型可以說是最為多樣的,當時的周天子為了方便統治,於是賜予他們每人一件玉器,並命其定期朝覲,朝覲時需持玉圭前來,作為身份象徵。
當時的玉圭根據尺寸劃分地位,而且還分別賦予它們不同的名字,同時代表不同的權力,比如說珍圭相當於周天子所派出使臣的身份憑證;穀圭的持有者可以行使和解或婚娶的權利;琬圭的持有者可以行使嘉獎職能,相應的琰圭則代表這處罰的職能。
穀圭
到了戰國時期,圭的數量明顯增多,但並不是所有圭都用玉打磨而成,戰國時期出土的不少都是石質的。
琰圭
漢代玉圭幾乎從社會生活中消失,只有王公貴族們還保留著之前的傳統,雕琢出少量玉圭用以表明自己的身份,再後來玉圭幾乎銷聲匿跡,少有傳世。
在很多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電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朝堂之上前來朝覲的諸侯手中捧著一塊玉質的片狀牌子,在行禮之時低首躬身,手中玉牌高舉至額頭處,以示自己對天子的尊敬。
玉圭
這些出現在影視作品中諸侯手中的玉牌叫做玉圭,是一種古玉器,通常是古代帝王或諸侯朝拜、祭祀以及喪葬時用到的玉質禮器。
關於玉圭的來源有說是源於新石器時代的生產工具石鏟和石斧,所以在當今考古學界都習慣於將新石器時代以及商周時期的玉鏟和長條形玉器都統一稱為玉圭。事實上,真正意義上的標準圭形器是尖首平尾的造型,最早在商代出現,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逐漸盛行,成為一種風尚,可惜的是玉圭並沒有在後世王朝舞臺上掀起太大的波瀾,便草草收場,被淹沒在歷史長河中。
新石器晚期 獸面紋玉圭
然而雖然玉圭存在的時間不長,但其所代表的文化還是對後世產生了一些影響,玉圭作為古時一種重要的禮器,被廣泛的用作朝覲禮見等場合,用以表明攜帶者的身份,而且頻繁出現於大型的祭祀活動,可見當時人們對於玉圭的重視程度。
白玉螭龍玉圭
而且在玉圭盛行的一段時間裡,出現了多種多樣的造型,從最初廣泛意義上的玉圭造型為長條形、頂端為平首且穿有帶子,多是龍山文化產物。到商朝真正意義上的玉圭出現,尖首平尾造型成為主流,而今出土的很多商周玉圭都是這種造型,玉圭表面風格多素,沒有太多雕刻或者裝飾,尺寸一般在15到20釐米左右。
明代受沁山水文字玉圭
周朝時期的玉圭造型可以說是最為多樣的,當時的周天子為了方便統治,於是賜予他們每人一件玉器,並命其定期朝覲,朝覲時需持玉圭前來,作為身份象徵。
當時的玉圭根據尺寸劃分地位,而且還分別賦予它們不同的名字,同時代表不同的權力,比如說珍圭相當於周天子所派出使臣的身份憑證;穀圭的持有者可以行使和解或婚娶的權利;琬圭的持有者可以行使嘉獎職能,相應的琰圭則代表這處罰的職能。
穀圭
到了戰國時期,圭的數量明顯增多,但並不是所有圭都用玉打磨而成,戰國時期出土的不少都是石質的。
琰圭
漢代玉圭幾乎從社會生活中消失,只有王公貴族們還保留著之前的傳統,雕琢出少量玉圭用以表明自己的身份,再後來玉圭幾乎銷聲匿跡,少有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