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公主分為固倫公主、和碩公主、郡主、縣主、郡君、縣君、鄉君這七個等級。
清太宗之後,按照漢人的習慣重新規定了格格的等級,皇帝的女兒開始稱為“公主”,並規定皇帝的女兒開始成為“女兒”,並規定皇后所生之女稱為“固倫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養女,稱為“和碩公主”。
固倫公主:清朝時期對皇后所生之女(嫡女)的稱呼。“固倫”是滿語,有“天下、國家、尊貴”的意思,一般放在公主的稱號前固倫公主是清朝公主的最高等級,一般只有皇后生的嫡女才能冊封為固倫公主,但也有例外,比如康熙皇帝的女兒固倫榮憲公主、乾隆皇帝的女兒固倫和孝公主是因為深受皇帝的喜愛才受此封號。
和碩公主:清朝皇帝庶女,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養女。
格格最初的含義有兩個:1,對姐姐的稱呼。2,對女子的稱呼。到了入關之後,最初含義裡的第一條,日常場合種不再這樣稱呼,無論是對女性貴族的稱呼,還阿薩對貴族女性的稱呼,還是對皇族侍妾的稱呼,都是由最初含義的第二條引申出來的。不過到了清中期,格格這個詞基本上專指世家之女,而指代侍妾在清中期開始很少使用了。
郡主:和碩親王嫡福晉之女,稱為和碩格格,漢名為郡主。
縣主:世子及多羅郡王嫡福晉之女,稱為多羅格格,漢名為縣主
郡君:多羅貝勒嫡福晉之女、和碩親王側福晉和庶福晉之女,也稱多羅格格,漢名為郡君。
縣君:固山貝子嫡福晉之女,多羅郡王側福晉和庶福晉之女,稱固山格格,漢名為縣君。
鄉君: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嫡福晉之女、多羅貝勒側福晉和庶福晉之女,稱為公格格,漢名為鄉君。
在中國古代公主分為固倫公主、和碩公主、郡主、縣主、郡君、縣君、鄉君這七個等級。
清太宗之後,按照漢人的習慣重新規定了格格的等級,皇帝的女兒開始稱為“公主”,並規定皇帝的女兒開始成為“女兒”,並規定皇后所生之女稱為“固倫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養女,稱為“和碩公主”。
固倫公主:清朝時期對皇后所生之女(嫡女)的稱呼。“固倫”是滿語,有“天下、國家、尊貴”的意思,一般放在公主的稱號前固倫公主是清朝公主的最高等級,一般只有皇后生的嫡女才能冊封為固倫公主,但也有例外,比如康熙皇帝的女兒固倫榮憲公主、乾隆皇帝的女兒固倫和孝公主是因為深受皇帝的喜愛才受此封號。
和碩公主:清朝皇帝庶女,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養女。
格格最初的含義有兩個:1,對姐姐的稱呼。2,對女子的稱呼。到了入關之後,最初含義裡的第一條,日常場合種不再這樣稱呼,無論是對女性貴族的稱呼,還阿薩對貴族女性的稱呼,還是對皇族侍妾的稱呼,都是由最初含義的第二條引申出來的。不過到了清中期,格格這個詞基本上專指世家之女,而指代侍妾在清中期開始很少使用了。
郡主:和碩親王嫡福晉之女,稱為和碩格格,漢名為郡主。
縣主:世子及多羅郡王嫡福晉之女,稱為多羅格格,漢名為縣主
郡君:多羅貝勒嫡福晉之女、和碩親王側福晉和庶福晉之女,也稱多羅格格,漢名為郡君。
縣君:固山貝子嫡福晉之女,多羅郡王側福晉和庶福晉之女,稱固山格格,漢名為縣君。
鄉君: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嫡福晉之女、多羅貝勒側福晉和庶福晉之女,稱為公格格,漢名為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