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每次和小朋友玩各種遊戲時,如飛行棋設其到有輸贏的話,他就有點輸不起,不願輸;再就是遇到問題,就直接求助,自己犯懶不想,家長需要怎麼樣去引導。謝謝!

6
回覆列表
  • 1 # 神通奶爸

    其實父母不用太擔心,7歲前的孩子基本都會出現這種輸不起的現象。也就是說,這不是一個孩子身上出現的個體現象,而是有一定的共性。

    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普遍共性呢?這就與孩子的自我認知發展有關了。

    很多人評論,認為孩子輸不起是父母表揚過多,不當教育的結果,我過去也是這樣認為,直到後來隨著我對兒童心理髮展的認知,我才意識到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絕大多數孩子,即使父母不表揚教育,孩子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這是兒童自我認知發展的必然結果。

    當孩子具備了這種“全能感”時,他們才會去敢於探索,敢於挑戰,敢於發現,在這不斷探索發現的過程中,他們既鍛鍊了身體,促進了神經大腦的發育,又學到了各種知識。也就是,這“全能感”可以幫互助孩子們更快更好的適應這個世界。

    假如兒童沒有這種“全能感”,他們本身是非常弱小的,面對我們這些高大威猛的成人、未知的世界,他們就只能產生一種自卑感,就會害怕、膽小,也就不會去嘗試探索各種新鮮事物。也就是說,兒童們的身體得不到快速發育,知識也得不到提高,他們就很難儘快適應這世界。這對種族延續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上百萬年優勝劣汰的結果,我們孩子是天生就是樂觀的,就是具備“全能感”的,覺得自己是最厲害最棒的。

    我4歲了,我知道所有的字母。聽我輩出所有的字母:A,B,C,D,E,F,……我比任何人都跑的快。我喜歡吃披薩。我能數到100,想聽嗎;我喜歡我的狗。我可以爬到攀高架的最上面。我的頭髮是棕色的,我上學前班。我很強壯。我可以舉起這個凳子,你看!(引自Harter,1987)

    可以看到這個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完全沒有消極的方面,評價非常積極樂觀。

    當孩子帶著這種“全能感”時,他們在競爭中就會對勝利的期望特別期待,抵抗失敗。因為如果總是失敗,就會與他們的自我認知相反,也就是說他們是失敗者,是不行的。所以,他們也就表現的只能接受自己成功,不能接受自己失敗的“輸不起”現象了。

    這種全能感帶來的“輸不起”,隨著兒童的成長,智力的發育,他們自然會對自己進行調整,從而更加符合事實。所以父母無需過於擔心。

  • 2 # 始終142942699

    請問是不是平時在家,所有的大人都寵著他、讓著他………到了外面,沒人寵著他、讓著他了,他就受不了了呢?

    說到底,孩子的不良心理是誰造成的?………能怪孩子嗎?

  • 3 # 一枚破土豆

    您問一圈周圍的家長,很多人都會有類似的困擾。 這麼大的孩子,輸不起是正常的。

    咱們都知道小孩子身體抵抗力(抵抗力)不如成人,在對待挫折上,也是這樣對我。 孩子們對於挫折的抵抗力,也是要在一次次面對挫折“病毒“的對抗中成長起來。 您看到的下棋輸了就哭,在大人看來是件小事,對於孩子現在的心智程度而言,就是對他挑戰不小的大事了。 一件件合適難度的挫折,會幫助成就你的孩子。

    這時候,家長要怎麼做呢? 一定不能說這麼點小事就哭。 而是要同理孩子,讓他感受到你的支援與接納,也能夠更有動力去自己面對這個難題。

    加油。

    您覺得,孩子的抗挫力該怎麼培養呢?

  • 4 # zise86

    孩子抗挫折能力差,其實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現,因為“底氣”不足反而表現為“輸不起”。這個與現代家庭一群大人圍繞一個孩子過分寵愛不無關係,由於在家庭中受到過多重視,導致孩子的“舒適圈”很小,一旦走出家門,到了集體中,面對不熟悉的變化與挑戰,就會感到不舒適,應變能力差。因此家長儘量多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多和其他小朋友接觸,幫助孩子擴大“舒適圈”,提升應變能力,建立社會人際交往能力。

  • 5 # 說多了0

    沒關係,長大以後當孩子明白沒家庭背景關係只有臨時工的命,無法得到福利待遇單位好的正式編制,也就明白人生的道理啦!

  • 6 # 陸妍如

    發現孩子有輸不起的現象時,家長首先需要看一下自己是不是一個輸不起的人,因此在教育孩子中要求孩子什麼都要贏,不能正確的對待輸贏。如果排除了這點,那麼就要看一下我們日常的教育方法了,我們對孩子的愛是不是無限包容,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說什麼就是什麼,孩子獲得東西太容易,他對挫折的抵抗能力就弱了。因此在平時生活中,延遲對孩子的滿足,培養孩子一種克服當前的困難情境而力求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當然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父母需以身作則,以一個“有責任”、“敢於擔當”的形象潛移默化影響孩子。

  • 7 # MissMyfer好運來

    孩子輸不起這個心態往往就是因為家長的寵愛造成的。因為在家裡無論物質需求還是其他要求基本都能得到滿足,所以孩子認為得到一個自己想要的東西或者是好的結果都是理所應當的,得不到的話就會不高興、或者直接向家長求助,這時候作為家長,不要直接滿足孩子的這份需求,而是要陪他一起去完成這件事情,無論結果怎樣這個過程是必須要經歷的,一定要讓孩子懂得任何事情不管輸贏,過程才是最值得體會的、才是最寶貴的經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出生的寶寶需要喂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