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392592820150

     “哥特式”(g。thic)一詞源於中世紀的建築,是一種發祥於北法蘭西、普及於整個歐洲的國際性藝術樣式,包含了繪畫、雕塑、建築、音樂和文學等所有文化現象。  哥特式藝術形式意志的基本性質是指一種無止息的驅動力,沉靜是這個驅動力的目標。然而,哥特式形式意志在尋找沉靜、求取解脫的過程中,並不能獲得真正的沉靜和滿足。 哥特式形式意志融會於混亂的迷狂中,融會於超感官狂喜的強烈渴望,融會於一種悲愴,可以說哥特式靈魂追求的是一個超越實際與感官的世界。正如哥特理論家沃林格爾所言;“正是這被提升了的歇斯底里,才是哥特式現象最突出的標誌”,。”人們感受到的是心理的沉醉,並最終獲得從感覺世界中解脫出來的無上自由感。   近代以來,歐洲的哥特式藝術熱潮持續不斷。18世紀中期,英國首先見證了哥特式藝術趣味的復興,這種復興是由浪漫主義文學、尤其是浪漫主義詩歌激發的,中間夾雜著宗教的虔誠、神秘幽微的自然觀、悲愴的宿命情懷等因素。  源於19世紀早期的哥特小說,其要素包括神秘、厄運、死亡與家族詛咒等,從而使得“哥特”這個詞彙與恐怖、黑暗和超自然的意境相關聯。 哥特小說對於維多利亞時代文學樣式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復興的哥特式建築在19世紀十分流行,英國的一些貴族鄉紳熱衷於在他們的莊園裡復建中世紀哥特式教堂的廢墟,以滿足懷古的幽情。 自拿破崙戰爭以後,已然對文學和建築產生影響的浪漫色彩和哥特風格也延伸到了女裝之中;在歐洲和美國,晚會上的珠光寶氣開始滲透到白天,鑲馬賽克和浮雕寶石的飾針以及與之相配的珠寶逐漸流行,哥特式藝術成為當時激發浪漫主義藝術家強烈的非古典審美情懷的載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牧場滿天星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