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葉興利

      一、制定總體審計策略的目的  註冊會計師制定總體審計策略的目的是用以確定審計範圍、時間安排和審計方向,並指導具體審計計劃的制定。  二、確定審計範圍需要考慮的事項  1、編制擬審計的財務資訊所依據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  2、特定行業的報告要求,如某些行業監管機構要求提交的報告。  3、預期審計工作涵蓋的範圍,包括應涵蓋的組成部分的數量及所在地點。  4、母公司和集團組成部分之間存在的控制關係的性質,以確定如何編制合併財務報表。  5、由組成部分註冊會計師審計組成部分的範圍。  6、擬審計的經營分部的性質,包括是否需要具備專門知識。  7、外幣折算,包括外幣交易的會計處理、外幣財務報表的折算和相關資訊的披露。  8、除為合併目的執行的審計工作之外,對個別財務報表進行法定審計的需求。  9、內部審計工作的可獲得性及註冊會計師擬信賴內部審計工作的程度。  10、被審計單位使用服務機構的情況,及註冊會計師如何取得有關服務機構內部控制設計和執行有效性的證據。  11、對利用在以前審計工作中獲取的審計證據(如獲取的與風險評估程式和控制測試相關的審計證據)的預期。  12、資訊科技對審計程式的影響,包括資料的可獲得性和對使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的預期。  13、協調審計工作與中期財務資訊審閱的預期涵蓋範圍和時間安排,以及中期審閱所獲取的資訊對審計工作的影響。  14、與被審計單位人員的時間協調和相關資料的可獲得性。  三、總體審計策略的制定應當包括  1、確定審計業務的特徵,包括採用的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特定行業的報告要求以及被審計單位組成部分的分佈等,以界定審計範圍。  2、明確審計業務的報告目標,以計劃審計的時間安排和所需溝通的性質,包括提交審計報告的時間要求,預期與管理層和治理層溝通的重要日期等。  3、考慮影響審計業務的重要因素,以確定專案組工作方向,包括確定適當的重要性水平,初步識別可能存在較高的重大錯報風險的領域,初步識別重要的組成部分和賬戶餘額,評價是否需要針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獲取審計證據,識別被審計單位、所處行業、財務報告要求及其他相關方面最近發生的重大變化等。  在制定總體審計策略時,註冊會計師還應考慮初步業務活動的結果,以及為被審計單位提供其他服務時所獲得的經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牙膏刷藍色帆布鞋褪色了!網上不是都說用牙膏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