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祠創建於西周(前11世紀)時期,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後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後而建,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集約載體。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記載晉祠已有相當規模。後經北齊、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及民國諸時期,歷經2000多年的擘劃營造和修葺擴充,遂成當今規模。其中於7世紀至12世紀間最為興盛,是中國唐、宋古建園林、雕刻藝術之典範。
現存的有盛唐時期碑刻,宋、元、明、清不同時期的古代建築100餘座,特別是主體建築聖母殿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史上唯一具有典型性的北宋時期的代表性建築例項。
儲存在聖母殿內的宋塑群像突破了宋以前宗教造像的模式,而成為當時社會上真實人物的寫照,開創了雕塑藝術寫實作品的先河,它不僅是中國雕塑史上唯一反映宮廷人物的造像,也是中國雕塑史上的罕見精品。
晉祠建立年代久遠,所處地理位置優越,以大量的古建築、雕塑、碑刻、壁畫、古樹名木,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建築、園林、雕塑、宗教、文化等諸多領域的發展變化。
晉祠的歷史、藝術、科學和鑑賞價值,使其成為古代宗祠與園林藝術相結合的且跨越的歷史最長又最具代表性的唯一例項,也是中國古代文化和人類建築藝術寶庫中一份珍貴的遺產。
擴充套件資料
晉祠,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園林建築群,現存有三百年以上的建築98座、塑像110尊、碑刻300塊、鑄造藝術品37尊,是集莊嚴壯觀與清雅秀麗,宗祠祭祀建築與自然山水完美結合的典範。
晉祠現存最早的主體建築聖母殿,創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九年(984年),殿四周圍廊,為中國現存古建築中的最早例項,是中國宋代建築的代表作,對研究中國宋代建築和建築發展史有著重要意義;宋代建築魚沼飛樑,造型奇特,是中國現存唯一的古代木結構十字型橋樑建築,在世界古代橋樑建築史上也具有較高的科學、藝術、研究價值;
金代建築獻殿,結構穩固,樑架輕巧,既為大殿,又巧似涼亭。聖母殿、魚沼飛樑,獻殿被國家文化部鑑定為國寶建築。
聖母殿內的43尊宋代彩色泥塑,是反映中國宋代宮廷人物的現實主義作品。塑像寫實傳神,清秀典雅,是中國雕塑藝術寶庫中的珍品。晉祠現存碑碣中,以唐太宗李世民親自書寫的《晉祠之銘並序》和武則天親自作序的《華嚴經石刻》最為珍貴。
晉祠創建於西周(前11世紀)時期,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後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後而建,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集約載體。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記載晉祠已有相當規模。後經北齊、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及民國諸時期,歷經2000多年的擘劃營造和修葺擴充,遂成當今規模。其中於7世紀至12世紀間最為興盛,是中國唐、宋古建園林、雕刻藝術之典範。
現存的有盛唐時期碑刻,宋、元、明、清不同時期的古代建築100餘座,特別是主體建築聖母殿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史上唯一具有典型性的北宋時期的代表性建築例項。
儲存在聖母殿內的宋塑群像突破了宋以前宗教造像的模式,而成為當時社會上真實人物的寫照,開創了雕塑藝術寫實作品的先河,它不僅是中國雕塑史上唯一反映宮廷人物的造像,也是中國雕塑史上的罕見精品。
晉祠建立年代久遠,所處地理位置優越,以大量的古建築、雕塑、碑刻、壁畫、古樹名木,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建築、園林、雕塑、宗教、文化等諸多領域的發展變化。
晉祠的歷史、藝術、科學和鑑賞價值,使其成為古代宗祠與園林藝術相結合的且跨越的歷史最長又最具代表性的唯一例項,也是中國古代文化和人類建築藝術寶庫中一份珍貴的遺產。
擴充套件資料
晉祠,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園林建築群,現存有三百年以上的建築98座、塑像110尊、碑刻300塊、鑄造藝術品37尊,是集莊嚴壯觀與清雅秀麗,宗祠祭祀建築與自然山水完美結合的典範。
晉祠現存最早的主體建築聖母殿,創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九年(984年),殿四周圍廊,為中國現存古建築中的最早例項,是中國宋代建築的代表作,對研究中國宋代建築和建築發展史有著重要意義;宋代建築魚沼飛樑,造型奇特,是中國現存唯一的古代木結構十字型橋樑建築,在世界古代橋樑建築史上也具有較高的科學、藝術、研究價值;
金代建築獻殿,結構穩固,樑架輕巧,既為大殿,又巧似涼亭。聖母殿、魚沼飛樑,獻殿被國家文化部鑑定為國寶建築。
聖母殿內的43尊宋代彩色泥塑,是反映中國宋代宮廷人物的現實主義作品。塑像寫實傳神,清秀典雅,是中國雕塑藝術寶庫中的珍品。晉祠現存碑碣中,以唐太宗李世民親自書寫的《晉祠之銘並序》和武則天親自作序的《華嚴經石刻》最為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