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409647570344

    一、典故:

    1、原文:

    一種說法緣於漢代劉向《列仙傳》講述的故事:“蕭史者,秦穆公(嬴姓)時人也,善吹簫,能致白孔雀於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鳳鳴,居數年,吹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公為作鳳台。夫婦止其上,不下數年,一日皆隨鳳凰飛去。故秦人為作鳳女祠於雍宮中,時有簫聲而已。”後遂用“弄玉”泛指美女或仙女;用“蕭史”借指情郎或佳偶,又稱“蕭郎”。

    2、拓展:

    相傳,春秋時秦穆公的愛女弄玉,她酷愛音樂,尤喜吹簫。一晚,她夢見一位英俊青年,極善吹簫,願同她結為夫妻。穆公按女兒夢中所見,派人尋至華山明星崖下,果遇一人,羽冠鶴氅,玉貌丹唇,正在吹簫。此人名蕭史。使者引至宮中,與弄玉成了親。一夜兩人在月下吹簫,引來了紫鳳和赤龍,蕭史告訴弄玉,他為上界仙人,與弄玉有殊緣,故以簫聲作合。今龍鳳來迎,可以去矣。於是蕭史乘龍、弄玉跨鳳,雙雙騰空而去。秦穆公派人追趕,直至華山中峰,也未見人影,便在明星崖下建祠紀念。

    二、語段: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1、原詩:

    贈去婢

    崔郊

    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2、譯文:

    公子王孫競相爭逐在後面,貌美的女子流淚溼透了羅巾。

    一旦進入深幽如海的侯門,從此蕭郎便成為了陌路之人。

    3、創作背景:

    元和年間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麗,與崔郊互相愛戀,後卻被賣給顯貴於頔。崔郊念念不忘,思慕無已。一次寒食,婢女偶爾外出與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贈婢》。後來於頔讀到此詩,便讓崔郊把婢女領去,傳為詩壇佳話。(範攄《云溪友議》)

    4、作者簡介:

    崔郊,唐朝元和間秀才,《全唐詩》中收錄了他的一首詩。(《云溪友議》捲上、《唐朝紀事》卷五六)唐末範攄所撰筆記《云溪友議》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元和年間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麗,與崔郊互相愛戀,後卻被賣給顯貴於頔。崔郊念念不忘,思慕無已。一次寒食,婢女偶爾外出與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贈婢》。後來於頔讀到此詩,便讓崔郊把婢女領去,傳為詩壇佳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有見過非常難寫的兩字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