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22812813963

    直言規諫的忠臣李若珪

    陳慶餘

    李若珪(1569——1637),字昭華,號載心,南和縣疙瘩頭村人。其始祖顯宗,自山西平陸縣遷居南和,傳八世生公,年十八為府庠生。少年胸懷大志,世人不識。與東南張村張應誥(廣信知府)定為知己朋友,同為朱正色的門生,受業學習在本縣閆裡廣勝寺。明萬曆甲午年舉人,甲辰年成進士。家有良田百餘畝出售,以廉價當賣,後來有人勸說贖田,若珪笑曰:“夫!緩急人所時有,田產平常之物,緊急時當售,緩和時則贖回,是見利忘義的行為,吾不為此。”授官“行人”,謝絕交往拜託隨俗,升戶部給事中,彈劾不避權貴,全朝憚畏。在明萬曆年間末朝有一段較為安定的時期,由於因循守舊,朝廷產生了萎靡不振的不良習氣。李若珪針對時弊上了一本建議書,名曰“十道本”,內容如下:

    “事勢不窮則不變,人情不激則不興,用心衡慮,此正其時。惟在君臣之間自振耳。振興之道在皇上,莫如信在諸臣,莫如恥。具體措施如下:

    1、賞罰不行則不信;2、用舍不決則不信;3、護內拒外則不信;4、飾套詞以誑臣下則不信;5、口言急而心不急則不信;6、尋題目以箝人口則不信;7、有財而言無財則不信;8、朝令夕改則不信;9、多生猜疑則不信;10、令人難測則不信。

    以上請皇上一自反思可得也。”

    “1、不做實事,雖朝廷奉養則無恥;2、不求盡心咎時之難為則無恥;3、佔風望氣樹黨招徒則無恥;4、畫緣請證、納賄行私則無恥;5、寧不請儀不敢拂人情則無恥;6、自為好官任人笑罵則無恥;7、寧負朝廷不敢中官則無恥;8、回互隱忍知而不言則無恥;9、明知不對少說為佳則無恥;10、避重就輕虛構假報則無恥。

    請臣一自反而可得也。”

    萬曆皇帝聞奏,切中時弊,大為讚賞,令當即照議執行,掃除舊習,精神面貌為之一新。“十道本”載入《名臣錄》,至今仍有參考價值。

    明萬曆皇帝四十八年七月卒,光宗八月即位,逾月也卒。熹宗接任,年號天啟。在光宗接任前,宮廷內部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東宮鄭貴妃欲陰謀殺害已立為太子的光宗,立自己的兒子為帝,用槌擊致死光宗的陰謀沒有成功。一計不成,再用二計(紅丸案),此時光宗即位,後生病,又以給光宗治病為名,在藥中投毒,害死了稱帝一個多月的明光宗朱由洛。李若珪對此早有發現,在光宗初登極時就上一奏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孔乙己》續寫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