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圖所示,關於清朝涼帽樣式。老照片中可見,紅纓的長度都是超過帽簷的,但是現實中的實物和一些畫像,涼帽的紅纓都是不超過帽簷的。那麼,清朝的涼帽到底是什麼款式?為什麼會有這兩種差距?
12
回覆列表
  • 1 # 看史界

    清朝官員的服飾是有統一的規定的,不同品級官員的服飾是不一樣的,這裡以涼帽為例。

    清朝官員的官帽有禮帽和便帽之別,禮帽又分兩種樣式,一是冬季所戴叫暖帽,一是夏季所戴叫涼帽。

    涼帽的製作材料是藤、竹等,形狀為圓錐形,無帽簷,外邊包裹著綾羅,多為白色,也有湖色、黃色等,冒頂有頂珠,不同品級的頂珠是不一樣的,它是區分官員官職大小的重要標準,一品官員頂珠用紅寶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藍寶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硨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陰文鏤花金,九品用陽文鏤花金,沒有頂珠者則為無品級。頂珠下面還有翎管,用來插花翎和藍翎的,其中花翎是孔雀毛,又分三眼、雙眼、單眼,眼越多官越大。

    至於暖帽和便帽就不多說了直接上圖:

    暖帽(上圖)

    便帽(上圖)

  • 2 # 風談天下

    首先可以確切一點:清朝官員的朝服,不是由朝廷統一定製的,而是需要自己準備的。

    即,朝廷只規定服裝面料顏色,朝珠材質,補子圖案代表的官職等級,接下來的服裝,都要靠官員自己去做。

    如此一來,大家的官服難免參差不一,沒有統一的樣式了。

    我之所以做這樣的判斷,來自於以下史料:

    一是道光帝非常摳門,穿打補丁的龍袍,導致京城出現專門為京官做舊朝服的裁縫店,舊衣服比新衣服還貴。

    由此可見,官服是需要自己做的。

    另一個故事是康熙年間,有一滿族武將,身介一個文官職位後,居然在武將猛獸圖案的補子下面,又刺了一幅文官禽鳥的圖案。後被人舉報處罰(具體職品記不得了)。

    由此可見,連補子圖案都是自制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從我們牙齒里扣出來的東西很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