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遠古時代已有“年歲”的概念
從立春到下一個立春謂之一“歲”
其起源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
過年,是指過“年節”,即現在所稱的“春節”。新春賀歲以除舊佈新、拜神祭祖、驅邪攘災、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按照舊習俗,從年尾十二月廿三/廿四的祭灶日(掃塵日)開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節夜或正月十九止,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稱為“過年”,即現在所說的“春節期間”;如果從預備“年貨”開始計算,大約從年尾十二月十五六便進入年關大忙。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攘災、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
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賀歲活動,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
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
廿三/廿四祭灶日
年尾廿三/廿四,是民間祭灶的日子。
廿四掃塵日
掃塵,又稱掃屋、掃房、除塵、除殘、撣塵、打埃塵等,是中國民間過年傳統習俗之一。
廿五接玉皇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
廿六洗福祿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
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
廿八貼年紅
貼年紅,即是貼春聯、門神、年畫、窗花等的統稱,因這些都是過年時貼的紅色喜慶元素,所以統稱為“貼年紅”。
廿九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
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過趕年,也叫“調年會”。
三十日除夕夜
除夕,原意為“歲除”,指歲末除舊佈新的日子,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夕是除舊佈新、闔家團圓、祭祀祖先的日子,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祖大節。
在遠古時代已有“年歲”的概念
從立春到下一個立春謂之一“歲”
其起源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
過年,是指過“年節”,即現在所稱的“春節”。新春賀歲以除舊佈新、拜神祭祖、驅邪攘災、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按照舊習俗,從年尾十二月廿三/廿四的祭灶日(掃塵日)開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節夜或正月十九止,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稱為“過年”,即現在所說的“春節期間”;如果從預備“年貨”開始計算,大約從年尾十二月十五六便進入年關大忙。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攘災、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
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賀歲活動,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
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
廿三/廿四祭灶日
年尾廿三/廿四,是民間祭灶的日子。
廿四掃塵日
掃塵,又稱掃屋、掃房、除塵、除殘、撣塵、打埃塵等,是中國民間過年傳統習俗之一。
廿五接玉皇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
廿六洗福祿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
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
廿八貼年紅
貼年紅,即是貼春聯、門神、年畫、窗花等的統稱,因這些都是過年時貼的紅色喜慶元素,所以統稱為“貼年紅”。
廿九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
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過趕年,也叫“調年會”。
三十日除夕夜
除夕,原意為“歲除”,指歲末除舊佈新的日子,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夕是除舊佈新、闔家團圓、祭祀祖先的日子,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祖大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