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說起郭德綱現在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那麼郭德綱除了將相聲發揚光大,還有那些藝術形式被老郭拯救了?
4
回覆列表
  • 1 # 網遊魅力達人

    作為一個資深的相聲愛好者,我來和大家聊一聊這個問題。

    我們知道,相聲是一門民間藝術。而在馬三立、侯寶林等一位位大師去世之後,10年甚至20年之內,都沒有一個拿得出手的大師級相聲演員。還記得馬季先生的《五官爭功》,馮鞏牛群、李金斗、侯耀文、姜昆、常寶華等老先生,雖然相聲說的還可以,但是在1980年之後,相聲真正的接近沒落。而於謙老師作為當時一個自幼學習相聲的演員,在書裡曾經寫道,相聲十分不景氣,一週只是點兩次名,演出根本就少之又少。觀眾能看到的成套的相聲段子,少之又少。後來于謙只是去做演員,演小品,做編劇為生,用相聲養家餬口的人太少了。而郭德綱自幼學習了相聲,也學習了評書。

    而評書是越來越吃香,小孩說評書是沒人願意聽的,覺得不可信。現在郭德綱的單口相聲、評書,《濟公傳》《竇公訓女》《杜十娘》等橋段,雖然不能說讓評書這門藝術徹底繁榮起來,但是確實是為評書添磚加瓦,錦山添花的作用還是有的,利用自己的知名度讓大家關注到了評書這門藝術。現在評書也並沒有那麼景氣,前些日子,單田芳老先生剛剛去世,評書這門藝術又缺了一位大師。在小劇場、茶樓能真正的指著評書掙錢的演員真的也是鳳毛麟角,評書不僅僅是表演,創作也要合情合理,讓大眾所接受。郭德綱在20出頭的時候,相聲實在是不掙錢,自己火候又欠缺,所以他在劇團表演的河北梆子,京劇。說是專業演員吧,但是真的沒跟專業的院校系統的學習過,說不是專業的吧,自己那些年一直靠著這幾門手藝養家餬口,學也學成專業的了。在相聲的舞臺上,我們經常可以聽到小曲小調,其中河北梆子也是郭德綱最為拿手的。

    而京劇就非常高雅了,也非常需要技術,現在德雲社辦了一個“麒麟社”,京劇神通陶陽陶雲聖作為大哥坐鎮,京劇雖然是國粹,但是被人們所遺忘,可以說幹一場賠一場,德雲社是倒貼錢的,京劇的演出服裝非常華麗,價錢也很高昂,即使賠錢,德雲社依然在堅持弘揚著中國的國粹,所以也為京劇做出了不少的貢獻。

    我們還知道,郭德綱的妻子王惠是京韻大鼓的著名演員,是非常了不起的角兒,後來因為德雲社實在忙不過來就不再表演了。有的相聲小段裡,郭德綱會表演一些非常正宗的京韻大鼓的選段,供大家欣賞,其實是跟自己妻子學習的。

  • 2 # 碧伶居士

    喝了吧?喝高了想出這麼個題目來?拯救這個詞兒是亂用的嗎?郭德綱連拯救自己都沒完成吶,你就往大了說,你是有意寒磣他呢吧?

  • 3 # 有南塘

    郭德綱可以說是相聲的中興者。

    相聲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後,由於娛樂形式的多樣化,和自身行業出現的各種弊病,一度幾乎消失了。很多相聲藝人不得不靠幹些其他的活來維持營生。比如於謙就曾把精力放在演戲方面。

    2005年,前後,郭德綱的劇場相聲走紅,讓人們意識到相聲還可以這麼說。

    由於以郭德綱為代表的德雲社表演的相聲接地氣,繼承傳統又緊跟時代,段子靈活多變,使得人們把看相聲當作了一種流行的消遣方式。

    郭德綱幼年學藝,酷愛曲藝,除了相聲外,還先後拜師學過評書,戲曲,西河大鼓。

    這使得有些原本不愛聽戲的人,尤其是年輕人也多少的開始接觸京劇,可謂功德無量。

    另外,郭德綱還志於發掘整理民間的小曲小調,其中最有名的要屬小曲《照花臺》和《探清水河》。尤其是張雲雷的《探清水河》更是吸引了一群年輕女粉絲。

    郭德綱的努力,讓沉寂已久的小曲煥發了新生。

    評戲,西河大鼓,竹板書,京韻大鼓等等,郭德綱都曾表演過,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些慢慢被人們遺忘的曲藝形式都在郭德綱的表演中回到大眾的視線。過年了,貼一段德雲社的開場唱《發四喜》:

    福字添來喜重重,福緣善慶降瑞平。福如東海長流水,恨福來遲身穿大紅。

    鹿星笑道連中三元,鹿銜靈芝口內含。鹿過高山松林下,六國封相作高官。

    壽星秉手萬壽無疆,壽桃壽酒擺在中央。壽比南山高萬丈,彭祖爺壽活八百永安康。

    禧字花兒掐了來戴滿頭,喜酒斟上甌幾甌。喜鵲鳥兒落在房簷兒上,喜報登科獨佔鰲頭。

    祝大家春節快樂。

  • 4 # 慶字輩兒

    其實說“拯救”可能有點重了,畢竟很多東西其實都能維持著,不過是在特定的圈子維持,我們一般不太接觸。我們可以稱之為“挽救”,將這些老藝術還回了我們普通大眾。

    第一、對於相聲,早些年相聲一直在提倡“去糟粕”,這個是時代的影響,在那個時代是正常的,也是必須的。

    但是當第一代相聲改革者侯寶林先生等人退居幕後之後,後來的相聲持旗手秉持著老一輩兒的想法,講究一味的拔高,重出身,不關心時代的變化,帶著相聲反方向越跑越遠。

    後來郭老闆帶相聲回小劇場,也是受到了重重壓力,幸虧是頂住了,不然現在哪能看到相聲界百花齊放的場面。

    當然,第一個吃螃蟹的會受傷,但是也是吃的最多,看看現在德雲社的分社數量就知道了。

    第二、對於數來寶相信很多人聽過,這種韻誦類的曲種,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很多人在電視劇裡看過,但是也僅僅如此了。

    我第一次真實的感受數來寶是在09年德雲社劇場,返場的時候郭老闆帶著傢伙演了一個。

    後來我才知道那個叫牛胯骨,又稱“合扇”,上扇綴紅絨球,佩以綠布是“龍頭”,下扇拖著絲絛是“龍尾”,兩扇拴著小鈴鐺,上六顆下七顆,俗稱“十三太保”。兩扇相擊"譁楞譁楞",悅耳好聽。

    第三、對於民間小曲兒,不知您聽沒聽過《探清水河》?這是德雲社經常唱的曲目,是北京民間小曲兒。

    以前幾乎沒人聽過,德雲社演唱後才在觀眾中流傳。

    我的手機鈴聲就是《探清水河》。

    第三、對於太平歌詞,《勸人方》、《白蛇傳》、《骷髏嘆》等等,現在很多人都已經孰知,甚至會唱,這不得不說時德雲社的功勞。

    這種小曲兒唱起來朗朗上口,還有一定的韻味,比較有感覺。

    第四、對於京劇、西河大鼓等劇種,其實一直是遠離我們這些年輕人的,不過郭老闆時不時的來一場花場,開個說唱專場,一演就四五個小時,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感興趣了,並開始瞭解它們,雖然不會說多麼迷它們,但至少是個好的開始。

    這就是我的理解,對於郭老闆的為人,很多人有異議,覺得郭老闆前些年殺氣太重,但是對於這些手藝的推廣,郭老闆當的起一句“佩服。

  • 5 # 使用者11905157991

    先說一點,一個行業靠某個人來拯救是不可能的,這個必須是整個行業一起努力。

    至於說為什麼相聲可以中興,最主要是郭德綱在相聲行業做出了一個榜樣,現在大部分的相聲社團都是在2005年之後成立的,很多年輕人願意從事相聲行業,也是因為想成為郭德綱這樣的明星。

    但是我們也看到像郭德綱的人太少了,更多人是借相聲作為自己晉身的敲門磚,有點名氣謀個官職,然後不可避免又走上前輩的老路,成為平時參加會議、年尾上晚會的那種相聲演員。

    相聲好歹還有些相聲園子在不斷開拓市場,而許多的民間曲藝已經近乎沒有市場了。

    沒有觀眾導致沒有演出,沒有演出導致沒有人願意去學,沒人去學導致行業水平下降,水平下降導致更沒觀眾……。

    就好像一個無限的死迴圈。

  • 6 # 說些小話兒

    郭德綱的問題可以回答。

    “發揚光大”這詞用的好,一門藝術被老百姓認可,才會捨得花錢,去享用這門藝術帶來的愉悅感受。

    商演的相聲賣票能賣到幾千一張,不能不承認,這門藝術走上了商業化、市場化的道路,但(強力轉折),只有德雲社一家。

    隨著經濟發展,文化事業得以新歡替舊愛。首先就是流行音樂的強勢衝擊,為了不惹禍,不招災,在這裡不再多說流行音樂的諸般美妙。再次,就是各種舞蹈,也成為司空見慣的表演藝術。還有,就是電影事業了,過完年這幾天的票房充分說明這一事業的發展。

    那麼相聲呢?相聲其實也算不錯的了,德雲社的世界巡演已經打響了相聲復興的第一槍。啥時候,德雲社能說大段的英語相聲,就真能把中國這門藝術推向全世界了。

    要說郭德綱“拯救”了相聲,有點誇張,畢竟相聲一直也沒病入膏肓,只不過活的憋屈點。要說,郭德綱推動了相聲藝術復興,我認為一點毛病也沒有。

    一些藝術表演,隨著時代發展湮滅了。比如說耍猴的,賣假藥的,練氣功的,變戲法的這些個街頭表演都演變成大馬戲團,開醫院,承包寺廟,大型魔術了。

    要說郭德綱進了封神榜,也太吹得沒邊了。要說他能拯救多少民間藝術也太望子成龍了,人家自己唱戲也就是圖個愛好,你非要他出錢出力培養觀眾,人家也沒這義務。好在,榜樣的力量無窮大,一些個不同行當的藝人也不斷的走在創新和發展之路上。

    我們也衷心希望一些帶有民族傳承的藝術能復興並廣為傳播,成為中華文化復興的萬紫千紅!

  • 7 # 青青子衿9J0Q

    分開來說,相聲的沒落一部分來自那什麼,(你們懂)另一方面是現代娛樂方式的多樣化對相聲的衝擊。相聲不管再怎麼沒落,這麼大的中國不知道哪就會有個說相聲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會放棄相聲。也有人是真的愛這個,我們可能理解不了。但我們應該知道除了郭德綱肯定還有人在堅持說相聲,只是他們沒讓我們知道。當然,郭德綱的功勞會被歷史銘記,這是毫無疑問的。所以,我說是復興,而不是拯救。

    再說清末小調。其實這些都很有生活氣息,也很有前朝遺風。透過這些,我們能一窺當年的風範。我們能知道古人的思想和作為。這就像家裡有些老玩意,不一定值錢,但留著,總有個念想,也有那麼一份情節在裡面,也就走了傳承的意思。張雲雷的《探清水河》就有種情歌和民謠的味道,但又沒丟了傳統小曲的韻味。這就是很成功的創新和傳承。

    如果沒郭德綱,我們真的很難再去聽什麼傳統曲藝了。他絕對是力挽狂瀾的那個人。大師,當之無愧。

  • 8 # 老小孩小小孩

    首先,郭德綱老師不是拯救了“相聲”,而是“復興了相聲”這門藝術,這樣說更好一些!這是老百姓家喻戶曉,是被廣大群眾所認可的!但僅憑郭老師^ω^一人去拯救相聲,那恐怕老郭“鞠躬盡瘁”也難成。

    郭老師在他的相聲裡曾經說過,包括在綜藝節目,接受採訪有人問同樣的問題,他都很謙虛的回答,哎呀,不要這麼說,這讓我誠惶誠恐!要說郭德綱成就了什麼什麼,那純粹胡說,我打小就喜歡傳統藝術,特別是相聲!

    1979年郭德綱投身藝壇,先拜評書前輩高慶海學習評書,後跟隨相聲名家常寶豐學相聲,又師從相聲大師侯耀文。其間又學習了京劇、評劇、河北梆子等劇種,輾轉梨園多年。

    忘卻哪位相聲大師說過,“幾百年才出一個郭德綱”郭德綱成就了德雲社,德雲社拯救了相聲這門藝術!凡成大事,打江山靠個人能力,力纜狂瀾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沒有團隊齊心合作,郭德綱這位拯救相聲的領頭人又怎能帶領德雲社復興“相聲”這門藝術!“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1995年,張文順,郭德綱,李菁共同建立德雲社,原名北京相聲大會。德雲社以“讓相聲迴歸劇場”“做真正的相聲”為宗旨,在郭德綱老師攜同眾多新老相聲演員共同不懈努力下,將相聲事業發揚光大!

    “德雲社”始終是以弘揚北方民族文化,培養曲藝人才,服務大眾為主旨的曲藝演出團體。所以郭德綱帶領德雲社不僅拯救了相聲,也在想方設法讓其他的傳統藝術形式保留甚至存活下來!正如郭老師段子裡說的“有不少老藝術家找我,郭德綱你把相聲說火了那能不能也把天津大鼓唱一唱啊”“術業有專攻,成敗有早晚,相聲是我們的本職行業,像什麼河北梆子,豫劇,評書,京劇都是我跟謙哥的愛好,我們也在相聲裡唱,但總歸我們不是行家,我們只能盡其所能”“相聲包括說學逗唱,這唱就是指的太平歌詞”

    德雲社☁八隊隊長張雲雷,人送外號“小辮兒”被稱為少年太平歌詞老藝術家!德雲社☁顏值擔當!以唱為主,擅唱太平歌詞,蓮花落等。一曲《探清水河》,讓喜歡相聲的年輕人從快節奏中抽離出來的同時,也喜歡上了這位“跳臺健將”!又以一曲《菊花臺》,讓現代的年輕人哼起了太平歌詞!

    郭德綱為了京劇這門藝術讓更多的年輕人瞭解,熟知,接受,傳承,也為了他“義子”“京劇神童”陶陽,於2016年攜南北各地的優秀京劇青年演員們一起創立國劇社――麒麟劇社!劇社以京劇大師“麒麟童(周信芳)”先生為精神領袖,邀請諸多前輩藝術家擔當藝術指導,旨在弘揚京劇藝術、復排冷門劇目、保留傳統資料、吸引新老戲迷,並有所側重的把京劇“南派風格”重新樹立。

    雖然“麒麟劇社”成立至今始終處於虧損狀態,但老郭仍不遺餘力!

    郭德綱老師為了相聲,三進北京城,飽受排擠吃盡白眼!為了其他傳統藝術形式能夠保留,招賢納士,求賢若渴,出資出力!他的情懷,讓人敬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螞蟻和人一樣大,那麼人類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