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綜合因素決定的!
阿壩州全名“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1985年以前叫阿壩藏族自治州,內有茂汶羌族自治縣,後來把自治縣升格取消,才變成現在的名字。顧名思義,主體民族是藏族、羌族,其中藏族人口占比最大。阿壩州的藏族主要有安多、嘉絨、白馬三個支系,而人口相對較多的又屬嘉絨藏族,分佈在馬爾康、金川、小金、理縣、黑水等縣。
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必須從地理區位、交通輻射、文化形態等多方面綜合考慮。馬爾康地處全州腹心地帶,地理位置適中,其經濟帶動和輻射效應較明顯;且擁有儲存完整的藏族文化形態(嘉絨和安多);境內同時有安多和嘉絨兩個藏族支系分佈;擁有藏傳佛教所有教派,包括在西藏本土早已消失的覺囊派。因此,最終將州府設在了馬爾康。
沒選擇其餘各縣設州府,大致可參照以下原因。
1.金川:偏於自治州西南一隅,文化形態不具代表性;
2.小金:全縣三面都有大山,地勢過於險要,發展空間不足;
3.阿壩:偏於自治州西北邊境,文化形態單一(草原遊牧文化)、海拔高、氣候惡劣;
4.紅原:純牧業縣,海拔最高,文化形態單一(草原遊牧文化)、氣候惡劣;
5.壤塘:全州交通最為閉塞的縣,基本處於交通死角,經濟發展不平衡;
6.若爾蓋:海拔較高,氣候不適合,到省會成都的距離比到甘肅蘭州還遠;
7.九寨溝:偏於自治州東北一隅,名氣雖大,但綜合效應不強;
8.松潘:自治州東北片區,地理位置不理想;
9.黑水:自治州中心腹地,地勢險峻,發展空間不足;
10.汶川:自治州東南門戶,文化形態不足代表全州;
11.理縣:地形小而險,人口少,發展空間不足;
12.茂縣:地形好,人口多,經濟發展水平較好,但其地理位置太過偏東,加之其文化形態羌族化。
這是綜合因素決定的!
阿壩州全名“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1985年以前叫阿壩藏族自治州,內有茂汶羌族自治縣,後來把自治縣升格取消,才變成現在的名字。顧名思義,主體民族是藏族、羌族,其中藏族人口占比最大。阿壩州的藏族主要有安多、嘉絨、白馬三個支系,而人口相對較多的又屬嘉絨藏族,分佈在馬爾康、金川、小金、理縣、黑水等縣。
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必須從地理區位、交通輻射、文化形態等多方面綜合考慮。馬爾康地處全州腹心地帶,地理位置適中,其經濟帶動和輻射效應較明顯;且擁有儲存完整的藏族文化形態(嘉絨和安多);境內同時有安多和嘉絨兩個藏族支系分佈;擁有藏傳佛教所有教派,包括在西藏本土早已消失的覺囊派。因此,最終將州府設在了馬爾康。
沒選擇其餘各縣設州府,大致可參照以下原因。
1.金川:偏於自治州西南一隅,文化形態不具代表性;
2.小金:全縣三面都有大山,地勢過於險要,發展空間不足;
3.阿壩:偏於自治州西北邊境,文化形態單一(草原遊牧文化)、海拔高、氣候惡劣;
4.紅原:純牧業縣,海拔最高,文化形態單一(草原遊牧文化)、氣候惡劣;
5.壤塘:全州交通最為閉塞的縣,基本處於交通死角,經濟發展不平衡;
6.若爾蓋:海拔較高,氣候不適合,到省會成都的距離比到甘肅蘭州還遠;
7.九寨溝:偏於自治州東北一隅,名氣雖大,但綜合效應不強;
8.松潘:自治州東北片區,地理位置不理想;
9.黑水:自治州中心腹地,地勢險峻,發展空間不足;
10.汶川:自治州東南門戶,文化形態不足代表全州;
11.理縣:地形小而險,人口少,發展空間不足;
12.茂縣:地形好,人口多,經濟發展水平較好,但其地理位置太過偏東,加之其文化形態羌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