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商鞅為了儘快實施自己的變法主張,不惜設定計謀樹立“守信譽”的形象。公元前350年,商鞅積極準備第二次變法。
商鞅將準備推行的新法與秦孝公商定後,並沒有急於公佈。他知道,如果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法律是難以施行的。為了取信於民。商鞅採用了這樣的辦法。
這一天,正是咸陽城趕大集的日子,城區內外人聲嘈雜,車水馬龍。
時近中午,一隊侍衛軍士在鳴金開路聲的引導下,護衛著一輛馬車向城南走來。馬車上除了一根三丈多長的木杆外。有些好奇的人便湊過來想看個究竟,結果引來了更多的人,人們都弄不清是怎麼回事,反而更想把它弄清楚。入越聚越多,跟在馬車後面一直來到南城門外。
軍士們將木杆抬到車下,豎立起來。一名帶隊的官吏高聲對眾人說:“大良造有令,誰能將此木搬到北門,賞給黃金10兩。”
眾人議論紛紛。城外來的人問城裡人,青年人問老年人,小孩問父母……誰也說不清是怎麼回事,因為誰都沒聽說過這樣的事。有個青年人挽了挽袖子想去試一試,被身旁一位長者一把拉住了,說:“別去,天底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搬一根木杆給10兩黃金,咱可不去出這個風頭。”有人跟著說:“是啊,我看這事兒弄不好是要掉腦袋的。”
人們就這樣看著、議論著,沒有人肯上前去試一試。官吏又宣讀了一遍商鞅的命令,仍然沒有人站出來。
城門樓上,商鞅不動聲色地注視著下面發生的這一切。過了一會兒,他轉身對旁邊的侍從吩咐了幾句。侍從快步奔下樓去,跑到守在木杆旁的官吏面前,傳達商鞅的命令。
官吏聽完後,提高了聲音向眾人喊道:“大良造有令,誰能將此木搬至北門,賞黃金50兩!”
眾人譁然,更加認為這不會是真的。這時,一箇中年漢子走出人群對官吏一拱手,說:“既然大良造發令,我就來搬,50兩黃金不敢奢望,賞幾個小錢就行了。”
中年漢子扛起木杆直向北門走去,圍觀的人群又跟著他來到北門。中年漢子放下木杆後被官吏帶到商鞅面前。
商鞅笑著對中年漢子說:“你是條好漢子!”說著商鞅拿出50兩黃金,在手上掂了掂,說:“拿去!”
訊息迅速從咸陽傳向四面八方,華人紛紛傳頌商鞅言出必行的美名。商鞅見時機成熟,立即推出新法。第二次變法就這樣取得了成功。
歷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商鞅為了儘快實施自己的變法主張,不惜設定計謀樹立“守信譽”的形象。公元前350年,商鞅積極準備第二次變法。
商鞅將準備推行的新法與秦孝公商定後,並沒有急於公佈。他知道,如果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法律是難以施行的。為了取信於民。商鞅採用了這樣的辦法。
這一天,正是咸陽城趕大集的日子,城區內外人聲嘈雜,車水馬龍。
時近中午,一隊侍衛軍士在鳴金開路聲的引導下,護衛著一輛馬車向城南走來。馬車上除了一根三丈多長的木杆外。有些好奇的人便湊過來想看個究竟,結果引來了更多的人,人們都弄不清是怎麼回事,反而更想把它弄清楚。入越聚越多,跟在馬車後面一直來到南城門外。
軍士們將木杆抬到車下,豎立起來。一名帶隊的官吏高聲對眾人說:“大良造有令,誰能將此木搬到北門,賞給黃金10兩。”
眾人議論紛紛。城外來的人問城裡人,青年人問老年人,小孩問父母……誰也說不清是怎麼回事,因為誰都沒聽說過這樣的事。有個青年人挽了挽袖子想去試一試,被身旁一位長者一把拉住了,說:“別去,天底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搬一根木杆給10兩黃金,咱可不去出這個風頭。”有人跟著說:“是啊,我看這事兒弄不好是要掉腦袋的。”
人們就這樣看著、議論著,沒有人肯上前去試一試。官吏又宣讀了一遍商鞅的命令,仍然沒有人站出來。
城門樓上,商鞅不動聲色地注視著下面發生的這一切。過了一會兒,他轉身對旁邊的侍從吩咐了幾句。侍從快步奔下樓去,跑到守在木杆旁的官吏面前,傳達商鞅的命令。
官吏聽完後,提高了聲音向眾人喊道:“大良造有令,誰能將此木搬至北門,賞黃金50兩!”
眾人譁然,更加認為這不會是真的。這時,一箇中年漢子走出人群對官吏一拱手,說:“既然大良造發令,我就來搬,50兩黃金不敢奢望,賞幾個小錢就行了。”
中年漢子扛起木杆直向北門走去,圍觀的人群又跟著他來到北門。中年漢子放下木杆後被官吏帶到商鞅面前。
商鞅笑著對中年漢子說:“你是條好漢子!”說著商鞅拿出50兩黃金,在手上掂了掂,說:“拿去!”
訊息迅速從咸陽傳向四面八方,華人紛紛傳頌商鞅言出必行的美名。商鞅見時機成熟,立即推出新法。第二次變法就這樣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