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海純清

    人活一輩子不易,到了中年更覺如此。意識到這些你也會明白:活著猶如修行,是一個調心的過程。到了中年或悲或喜的狀態早已變得雲淡風輕了,那要說最無奈的事也還是有的。

    面對父母摯愛,生命的消逝可說無奈。無論是誰什麼時候,在父母眼裡都是孩子,都會被疼惜的目光包圍。出門之前會聽到“注意安全啊”……,然而我們知道人沒有一直健在的,只有父母對自己的點滴深深地印在腦際。因而每一次去讀朱自清的《背影》,總被那憂傷的詞句感染,甚至是淚流無聲。“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所以父母生命消逝的過程是我們最難、也是最無奈的時候。

    面對不諳世事的孩子,一身名牌的外衣,卻不能激起他們自己內心積極向上的動力,看著他們多數只為自己想要的目標而學習的狀態,我們很感嘆自己之前的艱辛,也因此而想把眼前最好的事物都給他們,來彌補我們內心欠缺的遺憾。只是很多孩子還沒有領悟我們的良苦用心,我們卻到了中年,孩子們尚未獨立,對於我們這不能不說孩子的現狀,是種令人著急的無奈。

    面對自己的另一半從開始的如漆似膠,到現在的相伴無語,多少共同經歷的歲月,隨著時間而逝也悄悄地溜了很遠。離婚、出軌,這樣的事越來越多。而情感認真的人在不眠的夜裡,無奈只能淹沒在一聲聲的嘆息裡……

    面對自己的朋友,若干年後再見之時,猶如魯迅筆下的閏土,多少無奈和心痛也只能述說在文字裡了。“竟與閏土隔絕到這地步了,但我們的後輩還是一氣,宏兒不是正在想念水生麼。我希望他們不再象我,又大家隔膜起來……”

    一件件往事重憶,還能回去嗎?答案是不能。那麼無論是什麼,我們依然只能勇往直前。心總要敞開去迎接光明。

  • 2 # 愛思考的老胡

    人到中年後,面對好多不如意的事情已經無能為力了,原來二十多歲時的那種衝勁已經沒有了。

    一是年齡大了,可以選擇的餘地已經沒有了。40歲的中年人去別的地方應聘已經不太受待見了,薪資待遇低的,你不願意幹,而且還有很多的應屆畢業生在那等著呢。高薪的職位競爭都很激烈,沒點背景和相當的人脈,哪輪得著你。所以大多數中年人都已經安於現狀了。

    二是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拖家帶口的,顧慮會很多,不會像剛畢業的大學生那樣毫無顧忌地走南闖北。老人有個病,得有人伺候,孩子小,照顧孩子,接送上下學都得有人管。

    三是人到中年,精力已經大不如從前,現在職場競爭激烈,熬夜加班是經常事,中年人已經禁不起常年熬夜加班,經常喝酒應酬,身體已經禁不起折騰了。最近經常看到網際網路,外企等行業裁員的新聞,很多被裁的都是中年管理層,甚至是高層管理人員,說明中年人面臨著更加殘酷的職場競爭,稍一不注意就會被淘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一段感情所有人都勸你分手,你分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