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平1號影音

    甯浩算是這三個人裡面較為年輕的,《瘋狂的石頭》就是這部電影,讓很多人認識了甯浩。

    黃渤站在那裡就是口碑了,《一出好戲》不能說十全十美吧,這也是2018年不錯的電影了。

    我們的山爭哥哥徐崢,《我不是藥神》那肯定是票房口碑的雙保險。就不提之前的電影了,最近這些,這三個人就是硬氣。

    徐崢說——好演員的春天到了。

    其實好導演好電影的春天也到了。

  • 2 # 佐道影視雜談

    因為他們會抓住其他人抓不住的那一批觀眾。

    大年初一一到,黃渤就能成為華語電影史上第一位票房突破白億的男影星。

    這一切都要從他們三位合作的第一部電影《瘋狂的石頭》說起。

    早年間甯浩也不拍喜劇不拍商業,千禧年的時候跟黃渤合作拍攝了一步聚焦於社會底層人物的影片《上車走吧》。

    這部電影雖然跟甯浩後期的電影風格不同,但是劇作基本定調卻再比誕生,那就是影片充分聚焦於底層或低谷期中年人的生活處境。

    舉例來說,《瘋狂的石頭》講的是郭濤中年時期事業停洩而帶來的生活迷茫、《瘋狂的賽車》起底於黃渤飾演低谷期車手對已死師傅的承諾、《心花怒放》是個人價值與家庭價值該做何平衡的抉擇、《無人區》更是自我價值觀在無社會價值觀捆綁下該做何取捨。這些都是中年時期的人會遇到的大致問題。

    三位鐵三角一直在遵循這個邏輯做線,徐崢自己拍攝的《泰囧》、《港囧》以及他主演並和甯浩共同監製的《我不是藥神》都是聚焦於中年男性的疲勞感的展現。

    光這一個戲劇核心,就能調動真正是票房拔高的一群人——中年人。

    雖然說年輕人去電影院去的多,但是年輕人看電影是一種習慣,也就是說只要是片子好我就會去看,並不是挑著自己專門喜歡的電影型別菜譜看。而有了社會地位和經歷基礎的中年人去電影院更像是一場偶爾的享受,只會在自己特別感興趣的情況下才會去看電影。鐵三角的劇作核心牢牢的把控住他們內心的情感共鳴,在家上中年人群一般都有家眷,找個節假日拖家帶口的看電影,這事不成問題。自然保證了自己的電影有著高口碑不流失固有的受眾層之外還有更多的受眾走進電影院支援他們的電影。

    還有一點就是他們三個其實都是在互相學習借鑑。“瘋狂”系列火了之後,徐崢的囧系列沿用了甯浩擅長的多故事線戲劇結構模式,並且加入了公路片的元素。甯浩見此大火以後也拍了一個類閉環型公路戲劇片《心花路放》,他們三個一直都在前文所說的戲劇核心下不斷更新戲劇形式。

    當然上文提及的這兩個原因都是輔助作用的,最根本原因還是因為他們三個關係好鴨啊哈哈哈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舌頭髮澀,發黃,感覺厚厚的,口臭,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