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色的風車165
-
2 # 青言論史
這牽涉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三國志》的體例。
我們都知道,二十四史作為官修正史,其體例基本參考的都是《史記》,也就是所謂紀傳體。但其中有一部史書例外,它具有紀傳體的特點,但又不單純是紀傳體史書,這就是《三國志》。
《三國志》雖然名曰“志”,卻通篇只有“紀”和“傳”,沒有紀傳體史書應有的其他篇目,比如書、表、志等。這個特點,使得《三國志》不能簡單地被稱之為紀傳體史書,而兼具有另一種史書的特點——國別體。
國別體史書,此前只有《國語》和《戰國策》,分別記錄的是春秋和戰國時期的歷史。不同於《左傳》的是,它們是以國家為基本主體來記錄的,因此被稱為國別體。而《三國志》也是如此,一分為三,宋朝前甚至三國史書都是各自單行本,因此也可稱為國別體。
而之所以劉焉父子會在劉備之前,也很簡單,是因為陳壽在編修的時候,是具有非常明確的正統觀念的。整本《三國志》,只有曹操及其子孫的傳記被稱為“紀”,劉備父子、孫堅父子等全部都是傳。
而益州的情況又有所不同,這塊土地割據出去是早在劉焉時代就完成了的,劉備只不過是豪奪過來而已。因此,在描述益州/蜀漢的歷史的時候,就必須把劉焉父子放前面,是為“劉二牧傳”,《先主傳》和《後主傳》,就只能往後稍稍了。
-
3 # Andaylee
這個問題和個人感情無關。《三國志》作為傳記體的著作在分類時天然的將陣營和區域做了歸類。蜀漢政權雖然稱帝但並非正統,而是私立,所以相對於正統的曹魏政權就是地方割據勢力,在這方面來說,劉備、劉焉、劉璋沒有本質區別。而在益州割據的先後順序上,劉焉第一、劉璋第二、劉備第三的排序並沒有問題。
如果真如問題所言,劉備的傳就不會以本紀形式來寫。諸葛亮的傳也不會僅次於劉備。要知道,陳壽對蜀漢,對諸葛亮並無好感。進而,《三國志》的成就和地位也不會這麼高。
-
4 # 楓說歷史
如果按照正統皇權來說,劉備屬於私立,魏 才是屬於正統,畢竟是漢獻帝禪讓給曹丕的,這也是為什麼後期蜀國內部一直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
回覆列表
首先要知道歷史書的編撰排序是有它的重要內涵的。《三國志》中先魏書之後才是蜀書最後才是吳書,而蜀吳都不列紀、只有傳,這就有很清晰的正統觀在裡面,這也使得三書的地位是有本質區別的。陳壽是西晉人,而西晉名義上是從曹魏禪讓而來的,曹魏又從漢朝禪讓而來的,所以曹魏必須是正統,曹魏才可以稱帝,才能有紀,這樣西晉才算合法政府。而劉備在佔領巴蜀前,劉焉劉璋身為漢朝宗族在這已經治理了很多年,也成了當地擁護的領導。雖然劉備和劉禪立國幾十年,但是劉焉劉璋父子不管從身份地位還是功勞都需成為蜀國的源流,而且名義上劉璋也是禪讓給劉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