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催眠師蘇文偉
-
2 # 使用者東金山
家長的心理是為了讓孩子從小養成熱愛勞動和愛衛生的良好習慣,是在培養孩子熱愛勞動,勤勞肯幹,積極向上,充滿Sunny的生活態度。是樹立正確人生觀,建立健康心理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
-
3 # 知己心理工作室
家長強迫孩子清理打掃,其實是因為家長覺得這個習慣很重要、是成為一個不錯的人應該有的好習慣,所以要求孩子應該具備,這種心理就像“我覺得西紅柿巨好吃還有營養,所以你必須要吃”是一回事兒。很明顯孩子並沒有形成同樣的共識,所以在打掃衛生這件事兒上就形成了孩子不做、家長強行要求孩子要做的狀態,結果要麼是孩子心中雖然不願意但仍然打掃衛生,要麼親子雙方因此產生劇烈的衝突,結果都是孩子並非因此愛上清潔,反而討厭清潔清掃這件事。隨著對抗的加劇,孩子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與之對抗上,而體驗把清掃過後的舒爽感覺,反倒被抵消,就如同孩子犯錯之後一直被懲罰反而會因此降低他的負疚感一樣。好的教育是言傳身教,清潔清掃的習慣需要從小培養,在孩子懂事之後就劃分他自己的玩具區、圖書區,並教會他如何歸納會找到東西,對於較大有獨立房間的孩子跟他商量並制定他自己房間的清掃計劃,家長也保持著家庭的清掃頻率而不必刻意嘮叨,讓孩子自己體會與感受,才會形成孩子自己對清潔清掃習慣的認知。
-
4 # 捲毛可以卷
我不知道是否真是強迫性的行為,暫且認為是。
第一種,由於不清潔遭受過疾病,並且折磨造成了切實的精神創傷,使得家長對於不清潔的嚴重害怕和焦慮。
第二種,由於家長的撫養人在家長早年種下了陰影,撫養人對不清潔的家長有暴力和語言暴力或冷暴力行為,並且對家長留下創傷,不清潔的孩子會激發其幼年創傷情感,在看到不清潔的孩子是就會感受到自己小時候不清潔是受到的暴力,家長就會不自覺的在壓力下想要去清潔孩子或強迫孩子清潔來緩解自己的精神壓力。
第三種,在孩子早期,有由於孩子自身不清潔引起的嚴重疾病,為此,家長體驗了失去孩子或孩子可能有永久性後遺症的事件。這種災難體驗同樣會將清潔問題提升到一個過度的強迫行為上。這個問題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確診非清潔問題引起,但家長在內心歸因為不清潔引起的問題,同樣會產生清潔行為的強迫性。
對於確診的強迫行為,建議到心理科就診,尋求醫生和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最後,強迫行為的實質形成原因並無業界廣泛認可的結論,也許在未來的研究中會有科學的解釋。
回覆列表
父母想讓孩子打掃房間,是為了培養孩子勤勞的習慣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但是事實情況是,可能孩子在做衛生的時候,會受到父母親的批評,認為他們沒有打掃乾淨,所以孩子乾脆就放棄打掃了。當孩子長大並獨立生活的時候,他們自然會去打掃自己的房間,那是在父母不在場的時候;而如果父母在場,他們又會回到不打掃房間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