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漢周讀書

    漢武帝晚年寵信奸臣江充,製造一系列冤假錯案,史稱巫蠱案。

    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被人誣陷,說他和武帝的女兒陽石公主私通,在馳道上埋偶人,以巫蠱邪術詛咒皇帝。

    漢武帝盛怒之下,將公孫賀父子,諸邑公主,包括陽石公主、衛青之子長平侯衛伉全部誅殺。

    江充與太子劉據素有怨恨,乘機陷害太子,皇后衛子夫、太子劉據被迫自殺,上萬人死於非命。

    漢武帝后來知道太子被冤枉致死,除了夷滅江充三族,只能建造“望思臺”,表達自己的無限悔意。明朝即將建立的時候,也發生過類似的事件。

    朱文正是朱元璋兄長朱興隆的兒子,追隨叔父起兵,可謂戰功卓著,但“性格乖張,心胸狹窄”,是個鼠肚雞腸之輩。

    元順帝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屢立戰功,卻“暫未封賞”,發怒而“遂失常度,任部將掠奪其下妻女”。按察使李飲冰認為朱文正懷有異心,於是向朱元璋上奏彈劾他。

    朱元璋派使者責罵侄子,朱文正心生憂懼。朱元璋乘船到南昌城下,急召朱文正,朱文正硬著頭皮出迎。

    朱元璋對侄子連連發問:“汝何為者?汝何為者?”——你想咋地?你想咋地?

    馬皇后連忙為朱文正辯解:“兒特性剛耳,無他也。”朱元璋當即免除了朱文正的官職,廢為庶人,安置在桐城。

    朱文正心懷不滿,就以硃筆寫下四叔的生辰八字,“釘地壓之”,以魘壓邪術詛咒朱元璋不得好死。

    朱文正屬於被監視的物件,他的行為自然逃不過四叔朱元璋的“法眼”,很快被人舉報,朱元璋暴怒,將侄子杖斃。

    正史稱朱文正私通張士誠,被叔叔免官,後來鬱鬱而終。

    洪武八年(1375年)四月,明太祖朱元璋巡幸出生地鳳陽,把龍興之地升格為中都,興師動眾,擴建鳳陽城。

    開工不到兩週時間,朱元璋突然宣佈停工,返回了南京,是什麼原因令他改變主意呢?

    《明史》記載:“時造鳳陽宮殿。帝坐殿中,若有人持兵鬥殿脊者。太師李善長奏諸工匠用厭鎮法,帝將盡殺之。”

    ——擴建鳳陽城的時候,朱元璋坐在大殿上,隱約聽到殿脊上傳來奇怪的聲音,彷彿有人手持兵器打鬥。

    太師李善長對皇帝說,這是工匠施了“厭鎮法”,朱元璋非常氣憤,於是下令將參與修建大殿的所有工匠統統斬殺。

    大臣薛祥認為不可,他覺得工匠都是三班倒,另外還有生病請假的,當時肯定有不在工地的工匠,不能濫殺無辜。

    薛祥的勸諫,使得上千工匠躲過了這場血腥的屠戮,所謂的野史《紀事錄》則稱:建造鳳陽城的工匠“悉收戮之”,受株連者不計其數。

  • 2 # 繹空間

    關於蠱1、什麼是蠱:是一種以毒蟲作祟害人的巫術。是一種較古老的神秘、恐怖的巫術,主要流行於中國南方各地和一些少數民族中。蠱,從字形上看,就是將許多蟲子放在一個容器裡。孔穎達《十三經注疏》以曰:“毒藥藥人,令人不自知者,今律謂之蠱毒。”《本草綱目·虫部四》中解為由人餵養的一種毒蟲,“取百蟲入翁中,經年開之,必有一蟲盡食諸蟲,此即名曰蠱。”在『左傳』昭公元年中寫道:「谷之飛,亦為蠱。」注曰:谷之積,則變為飛蟲,名曰蠱。這種飛蟲,應該是沒有毒的。而用來害人的,是由人工培養出來的一種毒蟲。這毒蟲培養的方法是:把幾百種毒蟲放在一個容器,不餵它們東西,讓它們彼此互吃,到最後剩下來的那一隻,便是蠱了。2、蠱的製作和種類:蓄蠱者多為婦女,是婦女的專長。《滇南雜誌》:“雲南人家家蓄蠱…人家爭藏,小兒慮為所食,養蠱者別為密室,令婦人喂之,一見男子便敗,蓋純陰所聚也。周去非《嶺外代答》:蠱毒為“婦人倮形披髮夜祭”,《滇南新語》:為夷女所悅。蠱的種類很多,通常有:金蠶蠱、疳蠱、癲蠱、腫蠱、泥鰍蠱、石頭蠱、篾片蠱、蛇蠱等等。其中金蠶蠱最兇惡。舊時在福建一些縣鄉,養金蠶的迷信活動較盛。據說金蠶是一種無形的蟲靈,它能替人做事,最勤於衛生,大凡室內很乾淨的人家便認為是養金蠶的人家。金蠶的製作方法是:選用蛇、蜈蚣等12種毒蟲,埋於十字路口,經49日(或另一個神秘日數)取出存於香爐中,成為金蠶。在信仰金蠶的人心目中,金蠶是有靈性的,既能使飼養者發財致富,但富起來的人家主人也要告知金蠶虧欠多少,否則金蠶要求花錢買人給它吃,不然則作祟。養金蠶家若不想再養它,可以將其轉嫁出去,曰“嫁金蠶”,方法是用包包銀兩、花粉和香灰(代表金蠶),放在路上,貪財者自然會拾取。金蠶可以致敵人死亡,通常是腹腫、七竅流血而死。疳蠱,又稱做“放蛋、放疳、放蜂,在廣東、廣西民間流行。製法是在端午日捉蜈蚣、小蛇、蚰蜒、螞蟻、毒蜂、蟬、蚯蚓等加頭髮,曬乾後研為粉末,供奉在瘟神像前,久而成蠱,放飲食中可毒害人。癲轂在侗族中流行,多將蛇埋土中後生菌類,用以害人成癲;腫蠱則使人腹部腫大;泥鰍蠱,是用蠱粉與竹葉浸泥鰍與人吃,使之中毒;至於石頭蠱、篾片蠱均又蠱藥泡製而成,放於路中害人,據說可進入人身體作祟成惡疾。 3、施蠱方法多是放入食物中。蠱女施蠱多是下在飯菜中,《赤雅》:“蠱成先置食中,味增百倍”,而且多放在第一塊食物上。下蠱有的是下蟲本身,優點下蟲糞便,也有的是下涎沫。有時不經食物也可施蠱。劉南《苗荒小記》:“苗之蠱毒,至為可畏,其放蠱也,不必專用食物,凡噓之以氣,視之以目,皆能傳其毒於人;用食物者,蠱之下乘者也。”4、患蠱者的症狀和驗證方法:劉錫蕃“中蠱者,或咽喉腫脹,不能吞飲;或面目青黃,日就羸瘠;或胸有積物,咳嗽時作;或胸腹脹鼓,肢體麻木;或數日死,或數月死”。驗證之法:可令其嚼生黃豆,無腥味則中蠱,在少數民族地區是在嘴裡含一塊鴨蛋白,其上插一枚銀針,如果鴨蛋白和銀針變黑,則中蠱。預防和解蠱方法:凡是蛛網灰塵之家,疑為養蠱之家,忌往來;凡就食如主人先用筷子敲一敲杯碗,後盛飯的,疑為施蠱,要特別小心可不食或道破;凡出外就食,隨身攜帶大蒜,可防蠱,蠱入酒難治,出門不飲酒可防蠱。解蠱破蠱的方法:服雄黃、大蒜、菖蒲煎水,或石榴根水,可瀉毒;又云金蠶最怕刺蝟,可入藥治蠱。古舊醫書上多均有醫蠱偏方,五花八門。破蠱之法:道破,秋天苗族婦女攜布袋賣刺梨於小孩吃,多中蠱者,久為群兒識破,買時先呼而問曰:中有蠱否?答曰:無,則不為害矣。然後可購買。另外,據說蠱怕謂,取謂入養蠱之家,其蠱立擒。放蠱的目的,多半是消解怨氣,有時也作為一種保護措施,如壯族中,有人怕別人偷食物,便放蠱,有盜者立斃,相反,“殺人多者,蠱益靈,家益蓄。” -------關於用蠱和驅蠱--------蠱,相傳是一種人工培養而成的毒蟲。放蠱是中國古代遺傳下來的神秘巫術;過去,在中國的南方鄉村中,曾經鬧得非常厲害,談虎色變,誰也不敢當它是假的。文人學士交相傳述,筆之翰籍,也儼然以為煞有其事;一部分的醫藥家,也信以為真,於是,就想出許多治蠱的名堂。   蠱之種類有十一種   蛇蠱、金蠶蠱、蔑片蠱、石頭蠱、泥鰍蠱、中害神、疳蠱、腫蠱、癲蠱、陰蛇蠱、生蛇蠱。   過去,有些人專以制蠱來謀財害命。制蠱法:多於端午日製之,乘其陽氣極盛時以製藥,是以致人於病、死。又多用蛇、蠱、蜈蚣之屬來制,一觸便可殺生。其餘有些特殊的,分說如下:   蛇蠱和蝨蠱:大陸有些偏遠地區的人專門養蠱謀財。這些人養的蠱,有的是蛇蠱,有的是蝨蠱。蛇蠱是在五月初五日放大、小蛇在瓦壇裡,蝨蠱是聚集多數的蝨蟲製成的。這兩種蠱毒都可以置人於死地,特別是蝨蠱如果侵入人腹,會把內臟吃光。    放蠱的人看準了一家有錢人家,就計畫將蠱放入。中蠱的人在沒有醫藥可治的情形下就會死去,死人的財產隨之移入蠱主的家裡。養蠱的主人養了這種殺人的蠱後必須用蠱連續殺人,每年一個,如果間隔三年不以蠱殺人,蠱主本人也會中蠱死去。

    針蠱與羊毛疔:針蠱是用毒蟲的液精造成的。驅蠱錄記載:有一人中蠱向醫生求診,醫生叫他口含黑豆一粒,並服一種名叫歸魂散的中藥,結果他嘴裡吐出許多羊毛和爛紙,並有一粒黑子,這粒黑子就是蠱,它被羊毛圍在裡面,並被長一寸的麻繩縛住,麻繩一頭打結,一頭散放,上面粘了無數小乾蟲。另有一箇中蠱的人求診,經醫生開方:用青布包雄黃末,加山甲末和皂角末,蘸熱燒酒,擦遍全身,擦出了不少的羊毛,耳朵裡也有羊毛伸出來,醫生叫這種蠱為羊毛疔。

      癲蠱:傳說多是壯族所為,把蛇埋土中,取菌以害人。   疳蠱:又謂之“放疳”、“放蜂”。據說,兩粵的人,多善為此。方法是:端午日,取蜈蚣和小蛇,螞蟻、蟬、蚯蚓、蚰蠱、頭髮等研末為粉,置於房內或箱內所刻的五瘟神像前,供奉久之,便成為毒藥了。   泥鰍蠱:用竹葉和蠱藥放水中浸之,即變有毒的泥鰍。   石頭蠱:用隨便的石頭,施以蠱藥而成的。   蔑片蠱:將竹片施以蠱藥後便成。   金蠶蠱:據說這種蠱不畏火槍,最難除滅;而且金蠶蠱還能以金銀等物嫁之別人。 蠱的種類非常的多,常見的有金蠶蠱、蛇蠱、植物蠱、拍花放蠱等。在所有的蠱中,以金蠶蠱最毒。本草綱目引用『蔡攸叢話』中說:金蠶蠱對人體危害最大,侵入人的腹中之後,會吃光人的腸胃,而且它的抵抗力極強,水淹不死,火稍不死,就是用力也打它不死。 相傳金蠶蠱的表皮是金色的,每天要餵它四分當歸,放蠱的 方法是把它糞便放在人的食物中。 蛇蠱是在毒月毒日,即每年農曆五月五日放養長大的;蝨蠱是聚集許多蝨蟲製成的,若是把它吃到人腹中,它會把人的內臟吃光。 植物蠱則是由一種叫胡蔓草的草製成,葉子含有劇毒,放入人的口中,人就會七竅流血而死。另外一種拍花放蠱,是與人握手寒暄時,由手心將蠱傳過去。 傳說中有許多避蠱的方法,要試驗是否中了金蠶蠱,可以口嚼黑豆或啃白礬,若是覺得難吃的黑豆是香的,苦味的白礬是甜的,那就是種了金蠶蠱。 古代治蠱毒的方法,一是服用草藥,周禮稱這種草藥為嘉草 ;二是禱告神明。 在『後漢書』中寫道:仲夏三月,用一根米色的繩索,將葷菜和酒瓶連在一起撲滅蠱毒,在大門上掛一枝樹杈可驅邪氣;而在端午節時抹雄黃酒,也是為了去毒除蠱。這就是中國民間習俗立春燒樟樹葉,端午節在門口懸掛菖蒲和艾草避邪,在房子四周灑雄黃驅蚊精的來歷。 中國的古人,非常相信有蠱這回事。在歷史上曾有發生過數次宮廷內巫蠱作祟的事件。例如漢武帝時,丞相公孫賀之子和陽石公主被朱安世所誣陷,指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和陽石公主通姦,危害武帝,在武帝經常透過的馳道上埋木偶為巫蠱。 武帝信以為真,就把三人處死了。 可見人們對巫蠱能害人之事是深信不疑的,所以,歷史上對巫蠱的查禁相當的嚴格,曾立有誅九族的法律。 若中了金蠶毒蠱,用石榴皮煎汁來服用,便能解毒。相傳一個竹林和尚製作了一種治蠱的藥丸,治好了不少中蠱的人。他的秘方是在每年農曆五月初取桃子一枚,把皮碾成細末,拿兩錢分量,再將三味藥用米湯拌在一起,搓成丸子,給中蠱的人用米湯送服,毒就被解除了。 養蠱害人能致富,便致使一些人專以養蠱來謀財。養蠱人每年都必須找個人來下蠱,若是三年之內尚未害人,養蠱人自己反而會中蠱而死。 如果養蠱人不想在養蠱害人,解決辦法是找一隻小箱子,放些金銀絲綢,再放進金蠶,然後把小箱子放在路旁,讓過路人把小箱子帶走。這就是「嫁金蠶」的辦法,養蠱人便可以擺脫此蠱了。

      根據醫宗金鑑記載:羊毛疔有的呈五色,有的長一丈。治療的方法是:叫患者服五味消毒飲,也就是用青布包雄黃末、蘸熱燒酒,用它擦前後心,先擦一個大圈,後擦一個小圈,擦前心時羊毛疔會移至後心,擦後心時羊毛疔會移至前心,要反覆擦來擦去,羊毛才會出現,取出的羊毛要挖一個深坑把它埋了.

      《嶺南衛生方》雲:制蠱之法,是將百蟲置器密封之,使它們自相殘食,經年後,視其獨存的,便可為蠱害人。 金蠶的害人能使人中毒,胸腹攪痛,腫脹如甕,七日流血而死。   據說,蔑片蠱害人,是將竹蔑一片,長約四五寸,悄悄的把它放在路上,行人過之,蔑跳上行人腳腿,使人痛得很厲害。久而久之,蔑又跳入膝蓋去,由是腳小如鶴膝,其人不出四五年,便會一命嗚呼。   石頭蠱的害人:將石頭一塊,放在路上,結茅標為記,但不要給他人知道。行人過之,石跳上人身或肚內,初則硬實,三四月後,更能夠行動、鳴啼,人漸大便秘結而瘦弱,又能飛入兩手兩腳,不出三五年,其人必死。   泥鰍蠱的害人:煮泥鰍與客吃,食罷,肚內似有泥鰍三五個在走動,有時衝上喉頭,有時走下肛門。如不知治,必死無疑。   中害神的害人:中毒後,額焦、口腥、神昏、性躁、目見邪鬼形,耳聞邪鬼聲、如犯大罪、如遇惡敵,有時便會產生自盡的念頭。   疳蠱的害人:將蛇蟲末放肉、菜、酒、飯內,給人吃。亦有放在路上,踏著即入人身。入身後,藥末粘在腸臟之上,弄出肚脹、叫、痛、欲瀉、上下衝動的症狀來。   腫蠱的害人:壯族舊俗謂之放“腫“,中毒後,腹大、肚鳴、大便秘結,甚者,一耳常塞。   癲蠱的害人:取菌毒人後,人心昏、頭眩、笑罵無常,飲酒時,藥毒輒發,忿怒兇狠,儼如癲子。   陰蛇蠱的害人:中毒的,不出三十日,必死。初則吐瀉,然則肚脹、減食、口腥、額熱、面紅。重的面上、耳、鼻、肚有蠱行動翻轉作聲,大便秘結。加上癲腫藥,更是沒有治好的希望。   生蛇蠱的害人:中毒的情況,與陰蛇蠱害人相似,但也有些異點。即腫起物,長二三寸,跳動,吃肉則止;蠱入則成形,或為蛇、或為肉鱉,在身內各處亂咬,頭也很痛,夜間更甚;又有外蛇隨風入毛孔來咬,內外交攻,真是無法求治。 蠱或有形或無形,中毒極易,但辨認之法,是應該萬分注意的。中毒後的辨認之法:(1)以生黃豆(黑豆也可以)食之,入口不聞腥臭,是中毒。(2)以灸甘草一寸嚼之,咽汁隨之吐出的,是中毒。(3)插銀針於一已熟的鴨蛋內,含入口內,一小時後取出視之,如蛋白俱黑者,是中毒。 蠱毒非常厲害,能使人惹病喪生,雖有方法醫治,也不應輕易去嘗試。據說預防之法有:(1)凡房屋整潔,無灰塵珠網的,是藏蠱之家,切勿與之往來。(2)凡食茶、水、菜、飯等物之先,須用筷子向杯碗上敲動的,是在施毒,急須向主人問道:“食內,莫非有毒嗎?”一經問破,可免受毒。(3)攜同大蒜頭出行,每飯,先食大蒜頭,有蠱必吐,不吐則死,主人怕受連累,當然不敢下蠱。(4)大荸薺,不拘多少,切片曬乾為末,每早空心白滾湯送下(以二錢為度),縱入蠱家,也可免害。(5)蠱之由飯酒中毒的,分外難治,故出外宜以不飲酒為原則。   解除毒蠱的方法,最普通的,是用雄黃、蒜子、菖蒲三味用開水吞服,使之瀉去惡毒。金蠶,最畏頭嘴似鼠,身有刺毛似蠔豬箭的刺蝟,故刺蝟是專治金蠶蠱的特殊藥品(插:金庸小說中也曾記述過用刺蝟燒成灰吞服治療的)。其他如蜈蚣、蚯蚓,每每也可以治蠱。 什麼是巫蠱?“巫蠱”二字歷來不見達詁。說者或牽扯《易》之蠱卦,(易卦之蠱,乃故老之故的借文,與巫蠱並不相干。)皆妄不足論。蠱,即蠱惑。蠱之古音通鬼,(《說文》:“臬桀死之鬼亦為蠱。”)又通詛,是一種詛咒之術。所謂“巫蠱”,即巫鬼之術或巫詛(咒)之術也。《漢書》謂巫蠱起自胡巫。巫蠱之術,其源實來自匈奴民族所信之薩滿巫術。(薩滿,女真語,指巫師巫術。《三朝北盟會編》:“珊蠻(薩滿)者,女真語巫嫗也,以其變通如神。”其來源則甚古老,為北狄、東胡(通古斯)民族所普遍信仰。)  巫蠱之術的具體方法,就是以桐木製作小偶人,上面寫上被詛咒者的名字,生辰八字等,然後施以魔法和詛咒,將其埋放到被詛咒者的住處或近旁。行此術者相信,經過這樣的魔法,被詛咒者的靈魂就可以被控制或攝取。   戰國晚期及漢代,由於民族的遷移與混合,巫術之風浸染中原,逐步由下層流行至上層。戰國後期著名的鄒衍就是一位大巫。武帝時的大儒董仲舒著《春秋繁露》,書中也有五行及祈雨巫術。儒家一向以理性見稱,但漢儒則多信巫術。可見其時巫風浸潤之廣。武帝元光年間,皇后陳阿嬌失寵,曾使用巫蠱之術詛咒其情敵衛子夫。武帝覺知後將她廢黜,女巫楚服及宮人牽連被誅者三百餘人。(《史記·外戚世家》記載,“(陳皇后)聞衛子夫大幸,恚,幾死者數矣。上愈怒。陳皇后挾婦人媚道,其事頗覺,於是廢陳皇后,而立衛子夫為皇后。”所謂“挾婦人媚道”,司馬貞《索隱》:“《漢書》雲:‘女子楚服等坐為皇后咒詛,大逆無道,相連誅者三百人。’”)但其案影響尚較小。  而起於徵和元年十一月的巫蠱之禍,則延綿數年,牽連誅死者有皇太子、衛皇后,公孫賀及劉屈氂二丞相,諸邑、陽石二公主及三皇孫,還牽涉到許多公卿大臣和重要人物,如江充、韓說、章贛、蘇文、石德、趙破奴、任安、暴勝之、田仁、朱安世、商丘成、張富昌、李壽、馬通、馬何羅、景建等,都城長安在這次政治動亂中致死者數以萬計。其結果,導致了漢帝國統治上層一次嚴重的政治危機,釀成武帝后期政局 結語 儘管今天漢人社會常常想象苗人放蠱,但是,漢人關於蠱的觀念卻有更為悠久的歷史。漢人社會內部的巫術想象和指控曾長期存在。清朝末年,正定府(在今天的河北境內)鄉紳李鳳閣著有《驅蠱燃犀錄》。直到今天,在福建一些地區關於放蠱的想象和指控依然存在。 蠱往往與疾病原因聯絡在一起。作為對疾病原因的推測,蠱的觀念反映了人們的認識方式。從一種的致病之蟲,到一類泛義的致病邪毒,再到沒有明確界定的病名,以後出現病名與證候名相分離的用法,[1]“蠱”含義的轉變一直體現了一種想象、假想的基本特點。中醫對蠱疾的診斷長期以來就沒有能夠擺脫想象因素的約束。中醫的疾病診斷使得巫術指控被蒙上疾病事實的外衣。 巫和蠱原本具有各自的意義。巫蠱的連用被用來指黑巫術。後來更多的是指一種與使用蠱蟲有關的黑巫術,或者說巫蠱是對一種用蠱的巫術的想象。 由於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影響,漢人社會的鬼神觀念演變。對疾病原因的想象和對用蠱黑巫術的想象的被結合在一起。志怪小說在這一結合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醫對“蠱疾”的治療正是從對疾病原因想象和對黑巫術的想象這兩個基礎出發。這樣一種關於邪惡的個人及其法術的觀念也衍生出來。無論是在疾病理解上還是在巫術理解上人們都是對此感到恐懼。 疾病的壓迫和想象中的邪惡者被聯絡在一起。這些邪惡者成了社會共同的敵人。無論是政府官員、巫師、醫生、和尚、道士,還是志怪小說的編撰者、史書地方誌的執筆人都將以自己的方式或控訴巫蠱者的邪惡和罪行,或撫慰診治的人們病痛和猜忌,或傳播預防的方式、應對的辦法。他們如同畏懼鬼神一般畏懼邪惡的巫蠱。人們想象中有“蠱”的人被妖魔化。 明清以來漢人與中國南方的少數民族接觸頻繁。大量漢人移民從江南到達他們原來認為的蠻荒之地,面對不熟悉的自然環境和周圍充滿敵意的少數民族。他們遭受新的疾病和困難。中醫對於這些疾病的解釋和周圍不友好的族群喚起了他們的歷史上曾有的巫蠱信仰。他們用巫蠱觀念來解釋疾病,也用以實施針對少數民族的控訴和掠奪。李卉指出了這種關於少數民族的謠言的形成的一些原因。但是在細節分析上由於只能獲得漢文文獻資料,缺乏實地調查,不免有一些瑕疵。例如在論述瑤人蠱卦時作者不慎將瑤人巫術與巫蠱混淆。這種不同正如《周易》中的“蠱卦”與我們定義的巫蠱風馬牛不相及一樣。 這種對苗人的巫術想象不僅發生在作為移民者的漢人那裡,也發生在諸多的“土著”中間。漢化程度更高的壯人、布依人、侗人等對於居住於高山的苗人也進行著有關苗人邪惡的想象。無論是漢人的想象,還是壯人、布依人、侗人的想象在現實生活中都有加強族界,保持族群距離的實際作用。壯人、布依人、侗人在想象苗人巫術危險的時候,自身在漢人的想象中也是危險的。王明珂先生在《羌在漢藏之間》描述到羌人中“一截罵一截”的現象。在巫蠱指控的族群鏈中,漢人想象和指控少數民族,特別是苗人施行巫蠱;而壯人、侗人儘管自身也被漢人想象放蠱,但是他們卻也想象苗人放蠱。奇怪的是這種想象關係在族群間是單向的,漢人不會被想象成放蠱者。 明清以來,漢人大量地進入苗人居住的地區。在苗漢文化的交流中,漢人的巫蠱觀念可能透過巫師和醫術以及文學作品進入苗人社會,並被苗人內化。 巫蠱的觀念由漢人巫師、醫生、文人、以及受到此觀念影響的苗人巫師(或者其他巫師)引入苗人社會,並與苗人社會原有鬼神觀念結合。於是,形成了苗人社會的巫蠱觀念。 從苗人社會的巫蠱傳說的故事來看,它很可能是從漢人巫蠱觀念轉變而來。 那些房族小,社會關係差,聲譽不好,遷居而來的人在苗人社會容易成為巫蠱指控的犧牲品。他們一般缺乏反擊謠言的能力和條件。其中一些人則淪為備受排斥、指控的物件,並代代相傳。苗人社會的巫蠱信仰形成了相關的婚姻禁忌。 苗人社會濃厚的鬼神信仰,對祖先的崇敬以及淳樸善良,嫉恨邪惡的性格使得巫蠱信仰長期地存在,不能得到清除。 關於“蠱婦”的傳說常常被置於兩個極端之上,一個是美麗;一個是醜陋。都是區別於常人的特徵。透過強調這種特徵,也能強調她們的他者身份。對於美麗的“蠱女”,往往有性別意識的影響。對於一些麻風女也有同樣的傳說。此外,“蠱女”的容貌可能還有一定比例是受到近親結婚的影響。被謠言中傷的人家常常被說成男俊女美。由於這些家庭的規模比平常家庭要很多,因此,筆者斗膽推測,他們對殘疾子女有殺溺行為。有限的資源被用於撫養健康、優秀者。這些被主要通婚圈排斥的男女都有相當容貌,在近親結婚以後,容貌的特點被加強。所以,“蠱女”的美麗除了極大的想象成分以外,可能還有一定的現實基礎。

  • 3 # 姚說

    說起巫蠱的恐怖歷史,一定要講漢武大帝劉徹,他親手發起“巫蠱之禍”,下令殺死了自己的兒孫,算得上是千古一大奇案。

    漢武帝劉徹,西漢第七位皇帝。劉徹十六歲登基,為鞏固皇權,漢武帝在中央設定中朝,在地方設定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北韓、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範圍,另外開闢絲路、建立年號等亦影響深遠。

    劉徹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但在位後期窮兵黷武,又造成了巫蠱之禍,為其整體正面形象留下負面評價。徵和四年(公元前89年),劉徹下罪己詔。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劉徹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諡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

    這就是漢武大帝劉徹的生平,正是因為漢武帝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勤政,使得漢武帝時期形成相當強的中央集權,並開闊了邊疆。

    然而當一個雄心勃勃的帝王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之後,就開始憂愁如何永遠享受這種地位,緊接的就會把注意力轉移到長生不老之上,秦始皇如此,漢武帝亦然。

    更何況自漢太祖劉邦斬白蛇後開朝稱帝,使得整個漢朝的人更容易相信“玄之又玄”的事物。

    外加上秦朝苛政和連年戰爭,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統治者需要社會穩定,使人民得以休養生息,恢復和發展生產,以鞏固剛剛建立的封建政權。因此漢初採用”黃老之學“作為經世之學,所以,黃老思想得到了統治階級的尊崇。

    而“黃老之學”所包含的陰陽學內容更是在漢朝官方、民間大行其道,並變相發展。

    在這種社會大環境下,漢武帝也不能置身其外。所以這個時期發生了兩個事件:陳皇后祝巫事件與巫蠱之禍。

    一 、皇后祝巫

    元光五年(前130年),陳皇后(成語”金屋藏嬌“中的陳阿嬌皇后)竟對漢武帝行厭勝之術,施以婦人媚道。

    此事被發覺後,漢武帝要求負責執法糾察的部門窮究此案。當時的御史追查出楚服等人為陳皇后施巫蠱之邪術,祝告鬼神,禍害他人,屬大逆無道之罪。

    最終處巫者楚服斬首於市,與此案有牽連者且被誅殺者三百餘人。

    同年秋七月乙巳日,漢武帝命有司賜皇后一道策書:“皇后不守禮法,祈禱鬼神,降禍於他人,無法承受天命。

    應當交回皇后的璽綬,離開皇后之位,退居長門宮。”至此,居皇后之位11年的陳皇后被廢黜。

    從此漢武帝就和”巫蠱“二字有了淵源,距陳皇后祝巫事件30多年又發生了”巫蠱之禍“。

    二、巫蠱之禍

    徵和元年(公元前92年),漢武帝住在建章宮,看到一個男子帶劍進入中龍華門,懷疑是不尋常的人,便命人捕捉。

    該男子棄劍逃跑,侍衛們追趕,未能擒獲。漢武帝大怒,將掌管宮門出入的門候處死。這便是巫蠱事件的開始。

    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擅自動用軍費1900萬錢,事敗後被捕下獄。時值漢武帝下詔通緝陽陵大俠朱安世,公孫賀為贖兒子之罪,將朱安世捕獲移送朝廷。

    孰料朱安世在獄中上書,聲稱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在馳道上埋藏木人以詛咒皇帝。漢武帝大怒,公孫賀父子死獄中,滿門抄斬。

    這時,方士和各類神巫多聚集在京師長安,大都是以左道旁門的奇幻邪術迷惑眾人,無所不為。一些女巫來於宮中,教宮中美人躲避災難的辦法,在每間屋裡都埋上木頭人,進行祭祀。因相互妒忌爭吵時,就輪番告發對方詛咒皇帝、大逆不道。漢武帝大怒,將被告發的人處死,後宮妃嬪、宮女以及受牽連的大臣共殺了數百人。

    漢武帝產生疑心以後,有一次,在白天小睡,夢見有好幾千木頭人手持棍棒想要襲擊他,霍然驚醒,從此感到身體不舒服,精神恍惚,記憶力大減。

    奸臣江充自以為與太子劉據、衛皇后有嫌隙,見漢武帝年紀已老,害怕漢武帝去世後被劉據誅殺,便定下奸謀,說漢武帝的病是因巫術蠱作祟造成的,漢武帝立即派江充前去追查。

    江充率領胡人巫師到各處掘地尋找木頭人,並逮捕了那些用巫術害人。江充一直搜查到衛皇后和太子劉據的住室,把事先準備好的木頭人拿出來陷害太子。

    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七月,劉據派人把江充殺了。有人向漢武帝控訴劉據,漢武帝開始並不相信此說,派使者召劉據,但使者不敢到劉據那裡,回報漢武帝說“太子反已成,欲斬臣,臣逃歸。”

    漢武帝大怒,下令丞相劉屈氂率兵平亂。太子劉據帶人離去,將長安四市的市民約數萬人強行武裝起來,到長樂宮西門外,正遇到劉屈髦率領的軍隊,與丞相軍激戰五日,死者數萬人。

    長安城有流言說太子謀反,所以人們不敢依附劉據,而劉屈髦一邊的兵力卻不斷加強,最終,劉據勢孤力弱而兵敗,唯有逃離長安。

    劉據有一位以前相識的人住在湖縣,聽說很富有,太子派人去叫他,於是訊息洩露;八月初八,地方官圍捕劉據;劉據知道自己難以逃脫,便回到屋中自縊而死,二位皇孫也一同遇害。

    劉據有三子一女,全部因巫蠱之亂而遇害,劉據之子、史皇孫劉進有一子劉病已倖存,尚在襁褓中,後改名劉詢,為漢宣帝。

    久之,官吏和百姓以巫蠱害人罪相互告發的,經過調查發現多為有不實。漢武帝霍然醒悟,下令將江充滿門抄斬,將蘇文燒死在橫橋之上,曾對劉據兵刃相加的人也陸續被殺。

    漢武帝憐劉據無辜,派人在湖縣修建了一座宮殿,叫作“思子宮”,又造了一座高臺,叫作“歸來望思之臺”,藉以寄託他對劉據和那兩個孫子的思念,天下聞而悲之。

    在漢武帝本來就十分迷信長生不老等玄學學說,手下更是雲集了東方朔之類的方士,外加上妻子(陳皇后)和兒子(太子劉據)兩位最親密的親人的巫蠱事件。

    漢武帝雖然身為帝王,帝王本無情,可是他還是一位丈夫、一位父親,卻因為迷信巫蠱之術,先後牽起“皇后祝巫”、“巫蠱之禍”兩大冤案,用酷刑和栽贓迫使人認罪,導致大臣百姓驚恐之下胡亂指認他人犯罪,數萬人因此而死,數十萬人受到牽連。

    歷史上的古代巫蠱之術,恐怖之處莫過於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感冒的錯誤治療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