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314156381899

    一、人地關係學派

      1.地理環境決定論:強調自然環境對社會發展起決定性作用。(拉採爾、森普爾、亨丁頓)

      2.或然論/人地相關論:強調人在與環境的關係中是一種積極的力量。(白蘭士、白呂納)

      3.適應論:強調應當研究人類對自然環境的適應問題。(羅克斯比)

      4.生態論:強調地理學是“人類生態學的科學”,旨在於研究人類對自然環境所作出的活動。 (巴羅斯)

      二、區域地理學派

      指出研究的最終目標是研究地區間的差異性。代表人物有李希霍芬、赫特納、哈特向。李希霍芬將地理學分為特殊(區域)地理學和普通(系統)地理學,並且他還將地理區進一步劃分為:主要單元、主要區域、景觀或小區、地方。赫特納提出應注重空間分佈及變化的研究。哈特向提出區域差異是區域地理學研究的重點。

      三、景觀學派

      指出文化景觀形態學和景觀研究是地理學的主題。代表人物有施呂特爾和蘇爾。施呂特爾認為地理學應著眼於可見景觀的研究,探討未經人類活動重大改變以前的景觀轉變成人類文化所創造的文化景觀的整個過程。蘇爾則探討人類按照其自身標準把地表改變成文化景觀的問題。

      四、區位論

      主要有杜能農業區位論、韋伯工業區位論、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論、廖什經濟區位論和巴朗斯基的地域生產綜合體。

      杜能農業區位論是為了尋求農業時代合理的農業生產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則。韋伯工業區位論構建以運費、勞動力和集聚指向的方式,得出工業佈置的區位理論。克氏的中心地市場、交通、行政三原則基礎上的中心地系統及其空間模型,給出了地理學應用研究的新方向。廖什經濟區位論研究需求圓錐,探討區位應用。巴朗斯基的地域生產綜合體結合俄國實際給出了地域綜合體學說,豐富區位學說。

      綜上所述,人地關係是最基礎的核心。區域學派研究的區域差異和景觀學派研究的對可見景觀形成過程和外貌變化的人類文化影響。三者的聯絡是互有交叉的。而區位論的意義在於探討一些合理的模式來進行理論應用,而不僅僅是學說深入這麼簡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數字強迫症,該怎麼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