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的孩子34個月,從小脾氣就很大,一說就摔東西,哭,不知道是不是和一個人帶孩子有關,有時他不聽話會打他,真不知道該怎麼做能讓寶寶聽話脾氣小點,有沒有人可以指點一二

2
回覆列表
  • 1 # 久明教你管孩子

    關於孩子脾氣大,久明老師的建議是:

    1、孩子的語言能力不足夠豐富的時候,他首選一定是用動作模式表達訴求。

    2、34個月大的孩子,還不太懂也不會考慮別人感受。

    3、34個月大的孩子,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只知道一根筋地索要。因為小的時候他的經驗是,只要稍有哭鬧大人就能及時滿足。這個習慣一直延續,當不能立刻被滿足時,他就會啟動哭鬧模式,也就是人的情緒化都源於無能。所以,平時形容脾氣不好的人,總說:他就跟個孩子似的,別和他一般見識。

  • 2 # 為本教育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說明孩子是有情緒的,有情緒是正常的。這恰恰說明孩子發育正常,因為情緒是人際交往的一個基礎,一個整天不苟言笑看不出情緒的人,估計一般人你都不願意和他深交,所以孩子正常的情緒不需要進行管理,只需要簡單接納。

    如果想要孩子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情緒的話,其實可以帶孩子去做遊戲訓練,三歲半的孩子對於自身情緒其實是沒有很好的認知的,而他們對於語言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不高。通過遊戲訓練,藉助專業的遊戲訓練師的幫助,孩子的壓抑情緒得到釋放,同時還能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合作能力、膽商、情商等綜合素質。在我們親子教育中心,就是這樣訓練的,效果往往讓人意想不到。很多家長也是非常認同這種方式的。

  • 3 # 生活意義在於奮鬥

    我兒子三歲時也是爆脾氣,喜歡玩手機。不聽話不讓玩手機就罵人,扔東西一點都不聽話。教育失敗啊!那時她和爺爺奶奶在老家,爸媽沒有管過他。每到假期回來看到他老是發脾氣不聽話。也不敢打他不敢訓他。本來和父母相處少沒什麼感情。如果每次回來打他教訓他,他對父母理解會是不好印象。和爸媽更沒感情。在他上一年級時候把他帶到父母身邊上學,都不願意去。我陪她學習,陪他玩給他講很多故事。每天和媽媽在一起可能感到了溫暖。慢慢也聽媽媽的話了。現在性格改變了很多。有時發脾氣我訓他也老實了。不讓玩手機也不玩了,還知道寫作業了。求上進和別的同學比成績。也學了三字經,理解了幼不學,老何為。

  • 4 # 使用者4181023462

    平時太慣著了呀!沒有別人給他否定!三歲了可以打了!當他摔東西的時候馬上打過去,他回打過來更要用力點打回去!注意要嚴肅!打得他楞住或大哭!隨他哭!不許旁人幫他!旁人還得跟他說”是你自己做得不對,我們幫不了你”,如果跑出家,抓回來關黑屋子!然後跟他說,你什麼時候不哭,什麼時候不跑出去就自己出來!

  • 5 # 天上的蓮花555

    三歲的孩子是父母教的嗎?不是的,是基因就這樣,不要再賴母親了,母親攤上這樣的孩子已經是夠走心的了,再也不要再旁邊說三道四胡說八道的指責母親了,再也不要劈啦啪啦的不負責任的或對某個領域不懂得而還在那裡胡說八道了。這是父親複製的基因遺傳導致的。母親偉大呀,母親不拋棄不嫌棄永遠陪伴在孩子身邊,夠偉大的了,不要在汙辱母親了,不要在賴母親導致的了,不要再在母親傷口上撒鹽了。

    如果再繼續的賴母親女人,再繼續的汙辱女人母親,不正視事實,以後女人就不結婚生子了。這是很嚴重的問題。

  • 6 # 知措就改

    順水推舟。我侄子小時候,每逢他一哭(鬧),我便“順”之:大聲哭,都過來看,寶寶哭得真好,眼淚都流出來啦!——他反而“愣住了”,也顧不上“哭“了:這三叔不會是“神經病”“瘋子”吧?為什麼媽媽都是“拿糖”,他卻“推舟”?·······竟然自己“破涕為笑”!

    “從小脾氣就很大,一說就摔東西,哭”——同臺共舞:他哭你就陪他一起哭,他哭他的”委屈“,你哭你的”無辜“”無奈“;他摔,你幫他撿回來,讓他”加油“,並鼓勵他:幹得好,漂亮,再來一個,你就把它當成是我,狠狠地摔!

    ——只有與之”共情“,方能得其信賴,方能”平等交流“正常溝通,方能不“哭”不“摔”,不必哭不必摔。

  • 7 # 肉絲絲絲

    2-3歲的寶寶,平時遇見不如意的事就發脾氣,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採取冷處理的方式不去理他,讓他知道爸爸媽媽很生氣了,紀律的培養不容易,但至關重要。我們的寶寶必須學著明白它不能為所欲為。如果你中途放棄了,那他學會的就只是哭的更厲害,脾氣更大,哭的更久,最後只能他說了算。這樣有可能導致他生成讓人討厭的自戀人格。請保持冷靜,持之以恆,冷處理有的時候確實讓人很難受,但最後你將收穫一個快樂,懂得變通、受人尊敬的孩子。家長要鼓勵寶寶說出不滿的原因,並耐心的引導,讓他明白你是愛他並且尊重他,但他不是決策者,更不能由著性子來。脾氣暴躁摔東西,同樣也和孩子的體能發展,精細運動相關,他也是在表達自己的情緒,但不知道如何控制,我們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一定不要放棄耐心的引導,幫助孩子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但一定不能不尊重他,或是直接責罰大罵等。

  • 8 # 懶媽育兒路

    其次,孩子才三歲,可以通過繪本讓他明白,如何正確對待這種情緒。《生氣的亞瑟》、《我真的很生氣》等繪本,不但可以讓孩子瞭解生氣這種情緒,還會教會孩子如何面對這種情緒。

    第三,包容孩子。告訴孩子,生氣的時候採用傷害別人或者傷害自己的方式來發洩情緒都是不好的。我給我家孩子定的規矩是,生氣了就回自己房間,可以扔發洩球,可以打被子等等發洩,也可以圖畫,或者玩一會平復情緒。

    最後,孩子生氣了呢是因為某件事,等孩子平靜了,再次把這件事拿出來,告訴孩子下一次遇到同樣的問題,該如何解決??這樣,孩子學習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就不會生氣了。

  • 9 # 海馬爸爸

    孩子的第一敏感期就是在3-6歲,典型的活動特點“不聽話,非常任性”。主要表現為無緣於故的發脾氣,多愁善感、愛哭鼻子......

    這個時候很多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為什麼突然這麼不聽話,可能會用粗暴的方式來對待孩子。

    發脾氣,說明他內在的需要沒有被滿足,進而產生心理上的緊張狀態。

    做為家長,首先應該仔細觀察與分析,尋找孩子背後的原因,用心體會孩子內在的需求,並且滿足孩子合理的需求。孩子平安度過著第一階段的敏感期。

  • 10 # 草莓醬醬517

    我雖然不是一位母親,但是是以為幼兒教師,也接觸過很多小朋友,之前培訓時,據說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個階段的叛逆期,三歲也許是他的第一個叛逆期,幼兒摔打東西,苦惱也許是想要引起家人或者老師的注意,這個時候我覺得不要輕易去理他,不要輕易妥協,一旦妥協他就會覺得,哎,原來只要我摔打東西苦惱就可以得到一切,解決一切了。這時的家長可以等待孩子漸漸停止哭鬧,完了之後再面對面的同他交心,跟他分析其中緣由,讓他明白不是這樣做就可以解決所有事情的。當然,示情況而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媽肚皮長毛會生男孩,純忽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