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粉面杏花
-
2 # 甲子年的夏
生活中還是比較常見這樣的一些人的,跟他們相處時常常讓人覺得“跟欠他兩百塊錢沒還似的”,這種對他人對世界抱怨不滿的負面情緒確實讓與之相處的人感覺很不舒服。
我們可以把這種心理稱為“索債式心理”,我所見過這種心理傾向多見於“中國式父母”身上,以及各種親密關係裡。
這些句式你一定不陌生:“我們這麼辛苦的賺錢養家還不是為了你,你怎麼這麼不體諒我們,這麼不爭氣!”、“我還不是為了孩子有個幸福完整的家才湊合著過的?”、“我為你犧牲了這麼多,你卻根本看不到”……
索債性心理有直接顯性的,比如上面的句式所表達的。
也有隱形的,他們通常表現為遇事沉默,但是有明顯牴觸情緒,自虐他虐傾向,讓對方當事人不明就裡,雙方很容易陷入僵局,關係緊張。
這種心理很具普遍性,只是個人表現深淺不一。
華人長期過的是集體式生活,推崇“感恩”,講究“孝道”,膜拜“義氣”與犧牲精神,正面的影響我覺得起到了團結凝聚力的作用,但是不容忽視的是也混淆了個人與個人的界限,人與人之間很容易踏入侵犯別人的私人空間,而毫無所知,反而義正言辭,道貌岸然。
如父母隨意進出孩子房間,情侶實時查問對方去向,規定細微的對方作為,等等。
越是在親密關係裡,越是缺乏“邊界感”缺乏對“個體”的尊重。
索債式心理往往有個預設:付出必須有所回報,播種必須有所收穫。
這是一種僵固型思維方式,規定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能有其他的自然災害,人為意外的發生,如果有,原因不在我,一定在別人。
這種心理明顯逃避成長,逃避責任,把生活的責難推卸到別人身上,而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訴求同情。
作為關係裡“被索債”的一方,往往感到關係的沉重不堪,想要逃避和推脫。這讓關係不斷墮落惡化。
道理很好懂,但是具體面對這樣的人,尤其是自己不可分割的親密關係中人該怎麼處理呢?
首先,人是環境的產物,百萬年演化的心理機制,要完全消除它是不可能的。
1、理解和溝通。
2、建立個人的“邊界”。
另外不排除問這個問題本身就帶有的主觀性和情緒化。
回覆列表
生孩子確實不容易。疼老婆是應該的。但是,並不是全世界都欠她,因為孩子也是她自己的!如果有一天科學發達到,不用女人生孩子,有的矯情女人仍然會喊著不願意。說不讓她生,她覺得沒感情。讓她生,她又覺得,全天下人都欠她。橫豎她有理。等她生個兒子,兒媳婦將來用她當年同樣的理由來對付她,看她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