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翰墨書道

    書法是不是需要書卷氣的問題。

    書法從某種角度來說,是文化藝術的一種體裁,而書卷氣本身就是因文化的薰陶而形成的一種格調,書法也是因書卷氣而具有了藝術的屬性,無論是陽剛亦或陰柔的風格,實際上都屬於這種文化藝術的範疇。可以這樣說,書卷氣本身就是書法藝術的基本屬性,所以根本不存在需要不需要的問題。

    書法無論是與以實用為目的的階段,亦或是為審美而存在的階段,就完全具有了藝術美的屬性,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實用也是一種美,一種大美。

    學習書法就需要不斷進行文化的修養。批評家甚至把書法是否具有文化內涵作為品評標準。再說書法自誕生之時至今就一直和文化共生共存。無論從書法的表形看,可能有剛、有柔以及剛柔兼濟,亦或粗帥,亦或細膩的格調,但其核心仍然是文化的,仍然是藝術的。所以說,從來沒有說一位文化人是不識文斷字的,書法也成了文化的不二標誌。

    書法可以說一開始就屬於文化或文人的事,因為只有識文斷字者,才是真正的文化人,沒有書卷氣何談書法與文化。

  • 2 # 狂喜淡墨a

    縱觀古人,寫字的人都大有學問,不識一二者,可以說不見,由是,字的有味,字外有訣竅。工技工法,一乃小技。只有技存,無意入,則如同嚼蠟,乏味

    秀氣,雅氣,文氣,卷氣,……都是書中之美;俗,媚,野,村氣……皆有書中大忌。

    單言,文卷氣,在古書家簡介,如善文,善屬文,文端,文淵閣大學士,狀元,進士,最次秀才“窮酸私塾教書工作者。”於尺牘有關有聯,於書於文,不分,潛移之文書一體,書氣,書卷氣由來。

    文卷氣,體現書札,書寓學識、情趣、雅好,突襲在墨意之內。

    蘇試雲:退筆如山不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

    學問,比技工,重要。他本人書氣,學問文章之鬱都芊芊,發於筆墨之間。

    文辭固有的生命情感和思想深度,對於書者的影響顯而易見。

    傳統書法創作形態,文墨一體,不是文優字次,也不是文次字優,二者之間是文化整體,相互映襯,書法的審美意境才會形成,文辭之“境”非常需要。

    ――墨韻之“意”與文辭之“境”關係。弄明白後,且分析當今,

    寫別字錯字,抄錯,經常見大書家,抄古詩,依舊一字一抬頭望望,回身再寫再揮,可見書翰鮮少,卷氣有寡,很少自作詩或文或句或聯,包括中國書協舉辦的大展,寥寥無幾,有自撰自書者?

    無卷氣,淹淹今人。不學無術,而不可不懷挾偏見了。

    提倡,字外之功,充滿文卷氣。

  • 3 # 行行遲遲

    王羲之書法有沒有書卷氣?毛澤東書法有沒有書卷氣?筆者以為有的。所謂書卷氣實際上是作者的文化底蘊與學識修養。往往有一種錯誤的認識,以為書卷氣就是書宅裡的書生,學院裡的學者,才有的。實事上,書卷氣不僅是學問,還是生活實踐對學識的對沖。以顏真卿祭侄稿文為例,書法線條滿含悲憤不能自己,透過看似潦草實則渾然一體的結構,體現作者當時心理狀態,這些都是要以書卷氣為基礎的。

  • 4 # 學點兒書畫

    書法,本身就是寫字。在最早時候沒有書法這個詞,就是大家用來交流的一個手段。他和漢字就是交流的共同的載體。

    文字產生與書卷氣

    關於中國文字起源,一般認為在距今約5000、6000年左右黃河流域的"仰紹文化時期",已經創造了文字。從文字產生開始,書法就和文字是緊密不可分的關係。也就有了後來的"文以載道"的說法。所以,書法在文字產生的時候,它和書卷氣是沒有任何關係的。

    甲骨、金文和石鼓與書卷氣

    "聲不能傳於異地,留於異時,於是乎文字生。 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甲骨文金文這些記錄性的文字都是於當時的時代需求息息相關,記錄者也應該沒有考慮他與書卷氣的關係,所以我認為這些文字的書卷氣少了一些。

    上圖是石鼓文

    下圖是吳昌碩的臨本,顯然就多了些書卷氣。

    秦漢魏晉與書卷氣

    如果非要說秦篆具有書卷氣,我覺得也一定會有很多人不同意見一一為什麼就沒有石鼓,為什麼就沒有簡書等等。那我們不要拿時代背景來比較,單純就文字的加工和書寫的需求來講,秦代的篆書已具有一定的法度和相應的規則,這或許和書卷氣能搭上關係吧。

    秦篆是在金文、石鼓文、六國文字的基礎上刪繁就簡由秦相李斯主持整理出來的。當時秦是為了統一六國,也是為了讓文字更加通俗易懂,便於記錄和使用。李斯所書泰山刻石、嶧山碑,最主要的目的,也是為了記事所用,但是他整理文字和之前文字演變過程中的石鼓文、簡帛書有明顯的區別,這有了被人為的經過加工演繹的痕跡,也不要我們認為秦篆具有了書法的藝術特徵的萌芽。那如此說來,請代的專屬應該是有書卷氣的開始。

    嶧山碑

    放大照片

    之後就是魏晉南北朝的碑刻和草書了。毋庸置疑魏晉南北朝的備課是非常有韻味的。

    書寫者,在書寫的過程中,一定是有文化底蘊的人和有寫好字功底的人。

    我們來看看以下的書法作品。我個人認為這些作品是有書卷氣的。

    王羲之的蘭亭序,有沒有書卷氣,大家都知道!

    蘇東坡

    米芾

    啟功

    上面的書法作品都是留傳至今墨跡,從墨跡中我們就能看到實際的墨的行走與黑白布局,最引人注目的應該是蘇東坡的書札,這裡面蘊含的文化氣息、作者的文學修養、書法的抑揚頓挫和墨色的濃淡變化一定能讓我們體會到其中的書卷氣。

    誠然,書信到軸式書法等等,都是透過用毛筆書寫的文字來傳達的,其中的書卷氣息可謂是撲面而來。

    我本人認為,我們現代人寫書法,學書法,不應該上來就講究書卷氣,甚至都不要想!

    首先應該追求的是入古,汲古才能出新,學到了古人傳統經典的東西,加上自己獨特的理解和加工,才能讓自己獨樹一幟!

    其次,我們要盡力做到極致臨帖,做到像,做到下真跡一等!你寫王羲之,米芾就寫像了,寫真了,才能有他的意思。寫不像他,你找不到他的形態,他的結構規定,就難找到他們的韻味。

    董其昌書蘭亭序

    之後,到了我們追韻味的階段了。如果只是單純的書法作品,匾額或者是立軸,書卷氣少些,手札、書信找到了韻味,書卷氣就應約而至了。

    本人拙作,敬請指教!

  • 5 # yj162417236

    書法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積累的集中體現,是一個書者文化積澱的外在表露。一幅書法作品,不只是筆法精妙,書體美觀,還應該是沒有錯別字,不寫錯名詩名句警言。具有警世勸世導世的文化感染力。這滿篇錯別字,漏字漏句,曲解作者文章詩詞,這樣的書作只會讓展示者丟臉。所以書法作品應該具備書卷氣,讓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廳堂展示給人極強的文化氛圍。

  • 6 # 豫見書法

    書卷氣,是書法的專業用語之一。用於評價一幅書法作品的品味、風格和氣韻。

    但是,有些書法家經常用這個詞,卻不理解其真正含義。

    在中國最早提出書卷氣觀點的,是宋四家之一的黃山谷,他在其《山谷題跋》中說,東坡書,學問文章之氣,鬱郁芊芊,發於筆墨之間,此所以他人終莫能及爾。

    這裡,黃庭堅所說的學問文章之氣,就是書卷氣。蘇軾一生,經歷坎坷,然而越不得意,其文學藝術成就越高。

    歐陽修去世後,他扛起了一代文宗的大旗。其書法的精髓之處,也是其學識閱歷、豪邁文氣的展現。

    可以這樣說,單從技術角度講,同樣的書法作品,蘇軾寫出來就比當時其他人寫出來,內涵更豐富。因為,他筆下的書法,融入了這位文藝天才的審美觀、哲學觀和世界觀。

    試想,那些刻碑的工匠,可能讀書不多,但他能靠技巧把一幅書法在石頭上刻出來。但他只能稱為字匠,不能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家。

    所以,書法創作必須有書卷氣,才能境界全出。而所謂的書卷氣,是書家的文化性格在書法創作中藝術化的折射,其中包括社會信仰、倫理原則、美學風範等層面的內容。

    其實,提到書卷氣,不得不提文人畫,因為文人畫與普通畫的區別,也是在於畫畫的人學養不同。

    文人畫,肇始於東坡,至松雪敞開大門。也就是說,趙孟頫和蘇東坡把文人畫發揮到了極致。

    他們都是腹有錦繡的大才先賢,比如他們畫的山水畫,已經不是眼中山水,而是心中山水。藝術境界,比其他學識低的人,高出了許多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時候平倉比較好?有何參照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