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原句,這是在拍《三國演義》時編劇改的。劇中臺詞是:也許你們昨日看錯了我曹操,然後今日你又看錯了,可是我依然是我。這句話第一次出現是曹操和陳宮說的,最後一次是臨死前說的。 曹操,乃亂世梟雄,一方雄主,只是當時有句話叫皇室正統,大漢國祚。那時的人均以漢臣自居,就連荀彧也總是說自己是漢臣,關羽還降漢不降曹。劉備是皇室中人,是皇叔,別管是真是假,總之,劉備從這個虛名裡得到的好處數不勝數。 曹操佔領洛陽後,沒有還權於劉氏,為文人所不容,自然要歪曲一番。 真實的歷史是,曹操是中國歷史上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 後人攻擊曹操,理由有四: 一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關鍵是挾天子和假借天子的名義。首先說挾天子,兩京大亂,西涼軍燒殺搶掠,天子出逃,地方文武官員不管不問,除了個縣令送了頓飯,一國之君吃野菜充飢,當時怎麼沒人來挾。二論以天子之名令諸侯,首先天子才十幾歲,一個小孩能領兵平叛還是能任賢用能。 大漢的天子仍在,不用天子的名號難道用曹操的名號。 二是寧我負人,勿人負我。指曹操錯殺好人,首先,歷史上有無這事無定論,其次,人非聖賢都有錯,偉大如毛爺爺者都會犯錯,曹操有錯,但不應無限放大他的錯誤,政治家不是道德模範。 三是名為漢相,實為漢賊。曹操當時確實大權在握,皇帝成了空架子,類似於今天的君主制國家,但我們應該看到,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所謂亂世用重典,重病需猛藥,在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政治混亂,軍閥割據的情況下,等一個小孩來下命令; 或者等一大幫人民主決策商量之後再行動,可能嗎。要曹操能辦事又要不讓他掌大權,明顯是要讓馬兒跑又要讓馬兒不吃草,何況終曹操一生,並未篡漢自立。 四是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說。事實上,七十二疑家之說毫無事實依據,純屬演義。曹操的功勞和歷史功績:一興修水利,開荒屯田,二,一統北方,結束戰亂。三,出擊烏桓,解決外患。四,改賦為詩,獨樹風骨。
不是原句,這是在拍《三國演義》時編劇改的。劇中臺詞是:也許你們昨日看錯了我曹操,然後今日你又看錯了,可是我依然是我。這句話第一次出現是曹操和陳宮說的,最後一次是臨死前說的。 曹操,乃亂世梟雄,一方雄主,只是當時有句話叫皇室正統,大漢國祚。那時的人均以漢臣自居,就連荀彧也總是說自己是漢臣,關羽還降漢不降曹。劉備是皇室中人,是皇叔,別管是真是假,總之,劉備從這個虛名裡得到的好處數不勝數。 曹操佔領洛陽後,沒有還權於劉氏,為文人所不容,自然要歪曲一番。 真實的歷史是,曹操是中國歷史上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 後人攻擊曹操,理由有四: 一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關鍵是挾天子和假借天子的名義。首先說挾天子,兩京大亂,西涼軍燒殺搶掠,天子出逃,地方文武官員不管不問,除了個縣令送了頓飯,一國之君吃野菜充飢,當時怎麼沒人來挾。二論以天子之名令諸侯,首先天子才十幾歲,一個小孩能領兵平叛還是能任賢用能。 大漢的天子仍在,不用天子的名號難道用曹操的名號。 二是寧我負人,勿人負我。指曹操錯殺好人,首先,歷史上有無這事無定論,其次,人非聖賢都有錯,偉大如毛爺爺者都會犯錯,曹操有錯,但不應無限放大他的錯誤,政治家不是道德模範。 三是名為漢相,實為漢賊。曹操當時確實大權在握,皇帝成了空架子,類似於今天的君主制國家,但我們應該看到,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所謂亂世用重典,重病需猛藥,在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政治混亂,軍閥割據的情況下,等一個小孩來下命令; 或者等一大幫人民主決策商量之後再行動,可能嗎。要曹操能辦事又要不讓他掌大權,明顯是要讓馬兒跑又要讓馬兒不吃草,何況終曹操一生,並未篡漢自立。 四是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說。事實上,七十二疑家之說毫無事實依據,純屬演義。曹操的功勞和歷史功績:一興修水利,開荒屯田,二,一統北方,結束戰亂。三,出擊烏桓,解決外患。四,改賦為詩,獨樹風骨。